胤禔笑了一下:“你可以这样称呼太子和一位亲王,但我还不是亲王,所以您不能这么称呼我。”
西洋人耸耸肩,在中国这么多年,他已经明白了这个国家的上层社会中,总是有着许许多多的讲究,他决定和过去一样入乡随俗。
“好吧,皇子阁下,您也是第一次来到您的故乡?您了解您的故乡吗?”
“是的,我第一次回来。”胤禔看着前方:“像我一样大的人,如果在京城出生长大,是不会了解故乡的。这太遥远了。”
“那是什么?”南怀仁指着宽、高各三尺,种着柳条的壕沟。
胤禔扫了一眼,他也不太清楚,后面跟上来的容若道:“那是柳条边。一来为了防止外藩,尤其是厄鲁特某些部落的入侵,二来不准关内人随意跑入关外开垦。”
“可是我们一路上,也见到了零零落落的农家,他们都是旗人吗?”胤禔好奇道。
容若摇头:“柳条边主要能防备的是骑兵,而人靠双腿走路,想要过来总能过来的。虽然朝廷禁止,但实际上是屡禁不止,关内总有人偷偷跑入关外开垦。他们讨生活,也照常缴税,地方官府就默认不追究。”
胤禔点点头,这就比较符合实际情况了,在交通不方便、信息不流通,皇权不下县,也根本没法下县的时代,地方和朝廷的利益冲突也不不会少。朝廷或许三令五申,但地方官为了各种考量,不会那么较真。
也没有资源较真,难道派旗兵在柳条边守着吗?这种人力物力的投入,封建王朝根本无法承担。
就在胤禔像海绵一样与各色人等结交,大大增长见闻的时候,盛京城就在眼前了。他们会在盛京小住几日,然后才启程前往更北边。
“啊,舒服。”胤禔泡在热水里,一直骑马到不觉得,此刻在热水中,他觉得全身骨头都错位了。酸疼、酸疼的,那马鞍再宽也是马鞍,它也不是沙发!
“阿哥,皇上口谕,叫大阿哥换了衣裳来宫中西路,朕要带太子与大阿哥瞻仰祖先旧居。”
“遵旨,我马上就去。”胤禔有气无力的想到,康熙精力真旺盛啊。 盛京皇宫基本就是个微缩+八旗特色版小故宫。
比如有代表八旗旗主的十王亭, 就在大政殿的东西两侧,在太宗时期,曾经是八旗旗主和左右翼王辅佐皇帝处理政事的地方。
勉强算是初级版本的部落贵族共和制,幸亏没延续几年, 否则别说入关了, 怕是又一个西魏。胤禔看着大政殿心道, 谁知道到时候会不会有另一个所谓辽东武人集团跳出来呢。
大阿哥陷入了无限遐思之中。
“胤礽, 要记得祖先创业艰难, 要明白简朴方是美德, 过分奢靡会让人陷入享受之中, 于国家无益。”康熙的大部分注意力都放在太子身上, 胤禔自由自在的走神而没人打扰。
可康熙说着说着, 突然觉得也不好太简陋,比如胤礽,这是皇太子, 若是太简陋了,等到他出阁读书或者将来长大出席典礼, 中外使臣见到他,会不会认为大清国皇储过于简薄呢?
等到回京, 还是要把太子的各项份例更提高一下才行啊, 至于索额图……康熙一心二用的想到, 敲打他两句也就是了。胤礽毕竟还小,不能直接参与政务, 便让索额图戳在那给他助威也是好的。
康熙心里有数, 前两代的嗣子们结局都不太好, 而如今的亲贵们,别说对太子, 就是对自己这个皇帝……康熙眉头皱的更紧了,安王还在管着宗人府,德高望重,安王。
而康王杰书虽然被自己削了军功,但依然是大旗主,旗下人肯定更容易倾向旗主。因为他们也够不着皇帝,前程要是有旗主提携,那自然很好。
不行,还是要加重太子的地位,让所有人都知道,东宫太子是朝廷根本,这是制度,更是皇帝的决定和安排!
皇帝的权威不容置疑,议政王大臣会议的决定,绝不能凌驾于皇帝的决定之上。皇帝亲领上三旗的意义就在于此,他要不断的削弱旗主权力。
而等到诸皇子陆续长大,就可以让他们分入下五旗,去抢夺那些大旗主的旗份佐领,直到旗权渐渐消散。旗人只知道皇帝,而不再跟随旗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