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音刚落,外面的陈彭祖小心翼翼地走进来禀报:
“都尉,有傅公属下,持朝中诏令而来!”
虞长史的话就这样卡喉咙里也,而当外面的人进来后,却是傅介子的亲信,骑吏奚充国。
“我记得你。”
孔都尉重新绽放了笑:“此去两月有余,是刚从长安返回?傅兄可还好?”
“傅公很好。”
奚充国笑道:“回朝后被天子拜为中郎,迁平乐监,明年要持节再度出使西域!”
奚充国的话里没有透露太多,但孔都尉这官场老油子,却从两个职位上,知道傅介子这次是赚大了!
平乐监和骑马监一样,都是弼马温,看似平级,可骑马监在长安外围,平乐监却近在宫旁,职位更重要。
而更特殊的则是“中郎”,中郎本属九卿光禄勋之下中郎将下属,现在也常作为加官,得此殊荣的人可以出入宫禁,从此成了内朝近臣。以中郎作为出使西域的使者,也更能代表天子。
虽说现在天子年少,大将军霍光揽权,但傅介子的这两个职位,无不代表大将军对傅介子上次西域之行,是极满意的。
“这傅介子,又赌对了。”
孔都尉叹息,他虽是比二千石,可连跟大将军搭话的机会都没,看来傅介子明年再来时,他又得毕恭毕敬了。
奚充国也不废话,与孔都尉见礼后,又将盖了大鸿胪、平乐监两个印章的征募文书送了上去。
“前有敦煌郡悬泉置小吏任弘,向傅公献馕,吾等回长安时,烤馕果如其言,月余而不坏,且较糗糒(qiǔbèi)更易携带,任弘有功矣,理当嘉奖。故傅公向大将军进言,征辟其为使团假吏,秩两百石!”
刚才还大谈人生经验的孔都尉和虞长史面面相觑,这任弘前脚刚推辞了尉史,后脚就得了个更高的官?而且是来自朝廷的正式辟除……
莫非是提前知道此事,故意的?
“傅公让我和任弘一起,先行于敦煌督造馕坑,筹备使团的干粮,等来年开春傅公抵达,一同西出玉门!”
“不过前提是,他还活着……”
奚充国没看懂这微妙的氛围,笑道:
“傅公让我亲自来瞧瞧,任弘做燧长几个月了,匈奴斩其头而去否?” 任弘昨天去了步广障一夜未归,赵汉儿有些担心他会不会在半路遭遇亡人盗贼,而韩敢当则嘿嘿笑着说,任弘这雏儿估计是升了官后太过高兴,到乡中女闾找乐子庆祝去了。
“听说那新进了几个胡妇,任弘张口闭口都是西域胡妇,定是好这口的。”
直到次日接近下午的时候,任弘终于骑着萝卜慢悠悠地出现。
二人才知道,任弘昨日半路被孔都尉派人追了回去,还接到了一份来自长安的征辟,除为傅介子使团的“假吏”。
老韩有些发懵,这才想起来,任弘说过的,举荐他做燧长的“大人物”就是傅介子。
“但那‘假吏’是个啥官,怎么没听说过?”
大汉朝不同体系里的官员名目多了去,怎么可能个个都知道,任弘便拿出昨日奚充国告诉他的事现学现卖:
“汝等可知常惠?”
韩、赵二人摇头,任弘只好道:“那苏武总知道罢?”
韩敢当一拍大腿:“苏子卿使匈奴,持节十九年不失,谁人不知谁人不晓!”
苏武是三年前才从匈奴归汉的,归来后担任典属国,俸禄中二千石,在汉朝官府的宣扬下,他的事迹早已传遍四方。
也因为苏武名声太大,两年前苏武的儿子参与燕王、上官桀、盖主的谋反被诛杀后,一向心狠手辣,喜欢斩草除根的大将军霍光竟未敢追究苏武……
任弘继续道:“今上继位后,大将军与匈奴达成和议,派人索要苏武等当年被扣留的使节,匈奴明明将苏武置于北海,却谎称他已死,汉使也信以为真。”
“好在有一位随苏武出使匈奴,一同被扣留的吏士求见汉使,原本述说此间情形,告知苏武所在。又教汉使,好好与匈奴讲道理没用,他们反而更信奉神怪之事,不如告诉匈奴单于:汉天子在上林苑中射猎,射得一只大雁,脚上系著帛书,上说苏武等人在北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