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怪秦朝开了坏头,这年头诸侯墓陪葬,若没有几百个缩小版的兵马俑手办陪葬,都不好意思跟人打招呼。漆器虽好但不能用来做这个,三彩起码比普通的陶的好看。
这一新兴的行业给豫章创造了不少财政收入,移民、拓殖等事也渐渐步入正轨。但张敞才热火朝天地干了两年,就被召了回来,所以眼下言语看似谦虚,实际上是在对皇帝说:“陛下你若不召臣回,臣能在豫章做下更大的政绩。”
就像杨恽猜测的那样,皇帝没有撤销豫章国,眼下只是在犹豫,现在是否还有必要让次子、三子去南方受苦?
刘询出生不久就成了孤儿,纵不能像爱太子那样爱二子、三子,也想尽到父亲的职责。即便要封王于南方,之国也得等他们成年,在此之前让国相、内史管着就行,刘询不希望儿子们年纪小小又得离开父母。
至于张敞,刘询其实是存了补偿的心理,张敞也算太子豫章潜邸之臣了,他本就博学,又有能力,或可让其做“太子少傅”,协助苏武教育太子?
但又有一点不放心,因为扬州刺史曾弹劾张敞,说他“无威仪”,身为豫章国相,在南昌城里却因为嫌热,只穿着短衣办公,出门时使御吏驱迁,自己则一手拿着便扇拍马,有损大汉二千石形象。
眼下张敞述政完毕,刘询便笑着道:“朕听说,张卿在家中,会亲给汝妻画眉?长安中传张豫章眉怃,可有此事?”
这是公开的秘密,张敞一愣,旋即笑道:“臣闻闺房之内,夫妇之私,有过于画眉者。”
陛下你开什么玩笑?夫妻在闺房里干的那些事,可比画个眉毛过分多了!
“好个张子高。”
话语诙谐,刘询听罢哈哈大笑起来,深以为然,虽爱张敞的机灵和能力,但若做太子少傅的话,又嫌他太轻佻。
人臣可以如此,人师不可,教出来的人君若也轻佻,那就糟了。
你看大司马卫将军任弘,就是个一脸正经的人,待君有礼有节,不卑不亢,跟轻佻完全沾不上边。外表方正,内心圆润,如此才能给皇太子做榜样,当个好老师。
被皇帝贴了标签后,张敞的人生也有了小小的偏差,没做成太子少傅,最后被天子除为“蜀郡太守”。
虽然和豫章相同等秩禄,但地位却要高出不少,一来不再是左官了,二来蜀郡乃是大郡。
等到张敞出了宫后,本打算去尚冠里与老友任弘、杨恽一聚,但没想到,人刚出金马门,就被中书令弘恭追了上来,塞给了张敞一道皇帝追加的手诏,也不宣读,只让他自己看。
“制诏蜀郡太守,其谨备盗贼,察往来过客,毋下所赐书!”
就是看完既毁,不准泄露的意思,这手诏很不寻常,张敞在车内读罢后,聪明的他想到被软禁在蜀郡严道的那一位,顿时明白刘询没说出来的言下之意。
“替朕,去看看废帝刘贺!”
…… 本始六年冬十一月,经过近一月的跋涉,蜀郡太守张敞终于抵达了成都。
一路山川险阻,翻太白,越巴山,走在惊心动魄的栈道上。直到过了葭萌县后,眼前才豁然开朗,进入了平坦的成都平原,关中被留侯张良称之为天府之国,而蜀郡则是“小天府”,真是膏腴沃野,是南方少有的每县平均户数过万的地方。
马车行驶在几乎复刻秦咸阳城形制,熙熙攘攘的成都城中,张敞不由暗暗感慨:“幸有留侯走了项伯的关系,为高皇帝在汉中之外请得巴蜀,若无萧相国发巴蜀之资不断支援,汉军当真难以反攻三秦。”
张敞先前所任职的豫章郡也是蛮夷山越之地,又是发展经济,又是推行教化,希望豫章最终能变成第二个蜀郡,因为蜀郡是变服化俗极其成功的例子,从秦时的南夷之地,不过百余年时间,就变成了如今的礼乐之乡。
他才刚刚到成都,水都来不及喝一口,就立刻让当地官吏带着,去拜谒了文翁庙。
如果说蜀郡沃野千里多亏了李冰父子开湔堋,那富裕后的教化,则是从汉景帝时蜀郡守文翁开始的,文翁开了郡学先河,选送蜀郡俊秀之士到长安从博士而学,免其徭役,归来后可为郡吏。一时间,从蜀地到京城求学的人数和齐鲁之地的一样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