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敢当佩服任弘的勇气之余,也有一丝羡慕。
毕竟韩敢当也不是能好好过安定日子的人,只可惜空有一身本领,无处投效……
他忽然一拍脑袋,想到一个主意:“任弘,不如我也随汝等去西域,何如?”
赵汉儿打破了他的妄想:“你想甚么,持节使团,岂能随便塞人?”
“其实……”
“傅公还让我和奚骑吏做一件事。”
任弘也正有此意,对二人笑道:
“这次出使不同往常,需要征募一些忠于大汉,且悍不畏死,能以一敌三,甚至以一敌五的勇士同行!”
……
时光如梭,光阴似箭,这才眨眼的功夫,三个月的冬天竟已结束。
元凤四年春,到了!
一月初的一天,敦煌郡丝路干道上,打东边来了一个车队,驼背上满载丝绸,更有马车拉着上锁的厚实箱子,由伍佰、材官持刃看着。
这正是傅介子的使团,他老人家仍持节乘车在前,队伍里有不少数次随他西出玉门的老人:副使吴宗年,吏士孙十万、卢九舌等。
但也添了几个新面孔,多是在长安征募的“勇士”。
比如来自会稽郡的材官郑吉,他是使团里唯一一个南方人。
和后世南方人更扛冻不同,郑吉眼下虽然捂着很厚实,但骑在马上却直打哆嗦。
“不是入春了么,敦煌边塞为何还这么冷。”
“到悬泉置就好了,还有十来里。”作为翻译官的卢九舌的确有语言天赋,整个使团中,就他能跟满口会稽方言的郑吉聊得来,语速还是那么快,说道:
“那有热炕,有铁锅炒的好菜,有滚烫的羊肉汤……”
他看了前面孙十万魁梧的背影一眼,促狭地笑道:“对了,还有刚出炉的烤馕呢!”
本来还走得好好的孙十万,听到这个字,忽然蹲下身子捂着胃,回头朝卢九舌怒目而视:
“别跟我提馕!”
…… “从长安过来这么多置所,还是悬泉置的饭菜好啊。”
在悬泉置吃完夕食,孙十万满足地打了个饱嗝,虽然他们只是普通吏士,但悬泉置还是提供了烤制的马肉,以及一大釜羊杂汤。
下着热气腾腾的黍饭吃下肚,只感觉一股热气从胃里向四肢扩散,初春的寒意顿消。
只是用箩筐里盛放的烤馕,孙十万却一块没碰。
孙十万在回长安的路上,被傅介子要求试吃烤馕,看能不能像任弘说的那样月余不坏,可给他吃伤了。
第一天是香喷喷的烤馕,^_^。
然后是隔夜的烤馕,¬_¬。
隔两夜的烤馕, ̄^ ̄。
隔一个月的烤馕,╥﹏╥!
孙十万最初几日还能大口咀嚼,觉得自己占了大便宜,到最后几天已是味同嚼蜡,得拼命喝水冲下喉咙,甚至恨不得这玩意早点坏掉。
最终使节团证明,烤馕的确是完美的干粮,既然能让人从敦煌吃到长安,那从玉门关吃到大宛也没啥问题,加上材料便宜,携带方便,傅介子遂请求此番出使西域,多烤制些带上。
但孙十万个人却为集体付出了巨大的代价,对这种食物彻底无爱,不管使节团其他人怎么劝,说悬泉置的馕比半年前口味更多,也无动于衷。
幸好孙十万并非孤独,使节团中,和他一样对烤馕无爱的还有一人,那就是会稽来的材官郑吉。
“怎么,你也吃不惯?”
卢九舌见郑吉只随便啃了半个馕,黍饭粟饭也不怎么吃,尽在那喝汤,不由问道。
郑吉长得矮小,西汉历史上的首任西域大都护,此时却是使节团吏最年轻的人,他笑道:
“我倒不是不喜此物,只是有些想念稻饭了……”
此言顿时引来使团吏士们一阵鄙视:“果然是吴越之人!饭稻羹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