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阙_作者:七月新番(1167)

2020-08-29 七月新番

    “大将军在时,有幼公拾遗补缺,像萧相国那般镇国家,抚百姓,给馈饷,不绝粮道,元霆之役,老夫方能建功,现在和那时一样,还是幼公为我后盾,老夫,还能相信幼公么?”

    赵充国站起身,这位和匈奴战斗了一生的老将军,真挚地向杜延年请求:“我想打一场漠北之战一般的大胜,一劳永逸解决匈奴,幼公可愿助我,与老夫一起,完成大将军灭胡遗愿?”

    杜延年眼中隐若有光:“我不提议与匈奴交战。”

    他朝赵充国回揖:“但杜延年,会履行职责,只要在西河郡守任上一天,便倾力相助!不会让翁孙和前线将士,少一粒粮食!”

    等赵充国走了后,杜延年也接到了天子的申饬,发现只是埋汰了他一顿而不是气急败坏的撤职后,杜延年哈哈大笑。

    确定了,真是一位有耐心的圣天子。

    杜延年遂让人将府邸中的酒全倒了,他洗心革面,开始打起精神来,选用良吏,捕击豪强,一时间郡中清静。

    而到了四月份,负责在各边郡建立常平仓的太仓令耿寿昌,也带着一份大司农的要求来到西河郡。

    杜延年一看,却是任弘要求上郡、西河、朔方修缮秦直道,将破损垮塌的地方统统修缮,并加固路面。

    至于原因,杜延年看了后就乐了。

    “为在年末时,迎匈奴左贤王稽侯珊入朝为质?”

    明明是外宾优先,朝中贤良文学们却十分赞成,他们将此视为汉与匈奴恢复和平的机会,这是贤良文学努力了十余年的事,又夸了任弘一番。

    但杜延年可不信,他冷冷一笑:“修缮秦直道,恐怕是为了来年大军顺畅北进吧?”

    虽然发自内心反对战争,但只要在职一天,杜延年都会尽力做事。更何况,大司农在“出租”关东地区各郡经营不善,所铸镰刀割不动草,民怨最大的铁山铁坊后,赚得盆满钵满,任弘决定先做好北部各郡基建,让耿寿昌将补路的钱也给杜延年送来了。

    这笔钱,在大司农量入为出的开销账薄上,被命名为……

    “养路费!”

    ……

    另外推荐一本书,以前从黄的作者“蟹的心”前作《扶风歌》不少人应该听过,新作《汉鼎余烟》在起点。

    这本是三国,写的很有味道,强烈推荐,感兴趣的可以康康。    岁月如梭光阴似箭,眨眼的功夫,竟宁元年(公元前67年)就已接近尾声。

    过去大半年里发生了不少事,夏天时,大汉北部各郡仍在官府控制下的铁官,开始通用发源于蓝田铁官,已经摸索成熟的灌钢法,不同于费时费力的百炼钢之术,灌钢法将生铁熟铁放在一起熔炼打制,虽质量不如百炼钢,然效率提高了何止十倍。

    冲天烟柱和叮叮当当的敲打声,在左冯翊夏阳铁官、河东安邑铁官、太原大陵铁官等地不断回响,一把把优质的环首刀被制造出来,在铭上“夏”“东三”“太”等标识后,送往朔方、云中的武库登记保存,等待发放到士卒手中。

    而量产的钢铁,也让任弘可以让甲胄之匠试制一些新式的甲胄,希望能比汉军古朴笨重的铁札甲轻便,防御力却上一个档次,用来装备已在汉军中充当胜负手的重甲突击骑兵,叫匈奴人的轻箭在它们面前仿如轻风拂面。

    至于那些出租给列侯、富商作为试点的铁山,也开始了改革,这些私营铁山不存在朝廷强制要求的产量,盈亏自理,价格上报给大司农平准官,不得超过官营价格。

    这些私营铁官虽也有些关系,但郡国订单优先官营,他们就得从城市、乡邑小民身上打主意,铸的便不再是用于代田的大器,而是些针对中人之家、小农家庭的小器,不在大小,而在省铁和实用。

    几个月后,一些地方的百姓,终于能买到价格比过去稍微低一点,好歹能割得动麦秆的镰刀了——过去有几个怠工恶劣到极点的官营铁官,那镰刀质量真是一言难尽,用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河南郡老农的话说就是……

    “除了韭菜,什么都割不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