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阙_作者:七月新番(121)

2020-08-29 七月新番

    前几年,楼兰王又死了,恰逢汉朝已撤出西域,汉军十一年未出玉门,反倒是匈奴重新控制南北两道,便直接派人送安归回国,得立为王。

    两代楼兰王都在匈奴影响下长大成人,屁股哪能不歪啊。

    安归先拒绝了入朝觐见汉天子的要求,接着开始了“一边倒”的政策,开始死心塌地为匈奴当狗。

    他数次派人伪装成盗寇,遮杀汉使,三年间,卫司马、光禄大夫忠、期门郎遂成,三波使节都殒命楼兰境内。安息、大宛前往汉朝购买丝绸的使团,也常被楼兰阻挠,抢夺贡品。

    也就傅介子上次出使时一通恐吓,吓唬楼兰王安归说,大汉即将派兵经营从玉门到盐泽的烽燧,安归才不敢对他们下手。

    但安归肯定也派人将此事通知了匈奴,让匈奴单于意识到,汉朝即将重返西域,这才会派右贤王进攻河西走廊,想彻底斩断这只想撬自己墙角的手。

    破虏燧的战斗,张掖的大捷,这些与任弘息息相关的事,只是两个帝国争夺西域的前奏。

    个人的奋斗和国家、时代是紧密相连的,任弘他们,其实早在不知不觉间,卷入其中了……

    傅介子露出了一丝不解:“任弘,猜出我要前往楼兰不难,但你怎知,吾欲用刺杀之策?”

    此事极其机密,连副使吴宗年都没告诉,傅介子本以为无人能猜到,却不想任弘一说就中。

    任弘笑道:“按理说,楼兰如此桀骜,助匈奴为虐,大汉应该发兵惩戒才对。”

    “但楼兰都城距离玉门关千六百里,玉门以西的亭障又放弃许久,沙漠行军缓慢,起码要一个月才能抵达。两次大宛之战证明,跨越流沙远征,代价太大了,且容易引起匈奴人警觉。”

    “反倒是派遣勇士刺杀,诛其首恶,为楼兰换一个亲汉的王侯,代价更低许多……”

    “你的看法倒是与我相同。”

    傅介子颔首:“不错,大将军虽欲恢复孝武皇帝之策经营西域,但眼下朝野舆论为贤良文学充斥,他们在盐铁之会时便抨击孝武之策,认为远征西域,只会让甲士死于军旅,百姓罢于转运……”

    所以为了不引起朝局动荡,让反对者炸毛,霍光的意思是,既要在西域与匈奴展开竞争,拿下楼兰,又不能贸然出兵,影响国内的民生。

    又要马儿跑又要马儿不吃草,傅介子只能提出了自己的计划:

    “我在西域走了一圈后,将所见所闻告于大将军。”

    “楼兰、龟兹两国数次反覆而不诛,无所惩艾,恐怕会让西域诸邦越发轻视大汉。我路过龟兹、楼兰时,其王易近人,若能带着勇士前去刺杀,推锋折锐,穹庐扰乱,上下相遁,因以轻锐随其后。彼辈必交臂不敢格,大汉之威,将震撼诸国!”

    其实,刺杀不服汉朝的蛮夷君长,扶持亲汉侯王,维持傀儡统治,这主意还是桑弘羊在盐铁会议时提出的。

    但却被贤良文学喷成“不仁不义”,他们痛心疾首,觉得大汉作为天朝,不该用武力,而应用德行,以实现远人来朝,怎么能想出刺杀这种下三滥招数呢?

    然而,大将军霍光是个实用主义者,他先利用贤良文学的力量,将政敌桑弘羊逼到了绝境。

    但在干掉桑弘羊后,却延续了他的政策,不仅盐铁没废除,连这征募勇士刺杀敌人的点子,也重新捡了起来。

    “故大将军曰:龟兹道远,且先验之于楼兰!”

    他叹息道:“若能成功,在汉的楼兰王子可回国继位,如此便能让楼兰的贵庶百姓,免于刀兵之灾了。”

    这话说的,原来刺杀楼兰王安归,是为了爱与和平啊。

    所以傅介子这次出使楼兰,名为赠礼,实则是一场中央授权的斩首行动!

    难怪他需要那么多奇节勇士。

    回想任弘方才的话,傅介子道:

    “入其国而刺其君,成功者少,失败者多,吾等不可重蹈荆轲覆辙啊,专诸进炙刺王僚之策么?以美食诱楼兰王而杀之,倒也不错,毕竟是戎狄胡君,没怎么见过世面,或能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