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阙_作者:七月新番(1261)

2020-08-29 七月新番

    在丁零王毕恭毕敬的应诺中,汉军士卒高呼万岁,苏武抬起头,那熟悉的天际上,先是空无一物,但很久以后,飞来了一只孤独的鸿雁……

    当初匈奴人说苏武已经死了,多亏常惠告诉汉使,说汉天子射上林苑中,得雁,足有系帛书,言苏武在北海荒泽中,他才得以回家。

    所以苏武对雁格外喜爱,抬头定定看着它,听其声音,有些凄厉,是一只老雁啊,不由心中一悲。

    “真像我啊。”

    却见其在如同一只细长蓝眼睛的北海上空盘旋不去,这老雁,是北归的先锋?还是南下太迟的后队?他的同伴去了哪里?是尽数陨落了罢。

    直到良久之后,一羽雁翎旋转着飘落下来,落在苏武的脚边,他想要拾起,却始终无法弯下腰,只能撑着节杖强忍痛苦。

    最后还是儿子苏通国代劳,将羽毛轻轻放在苏武手中,又搀着虚弱的老太傅往车乘那边走。

    躺在车上时,苏武已说不出话了,只看着雁翎许久,他忽然笑了起来。

    他固执请命北上,却又对北来的原因语焉不详,甚至自己也不太明白。

    现在苏武清楚了,他是要来这,告诉陪伴了自己十九年的北海一句话。

    “北海,亦是汉土!”

    苏武还要找回他落在这的十九年人生,将被此地寒霜冻结的一部分魂魄拾起,紧紧握在掌中,然后带回去。

    苏武抬头,心愿了结,他的身体已虚弱到了极致,眼中却定定看着南方汉地的方向,孝武皇帝,霍子孟,他的父亲苏建,两位兄长,还有儿子苏元,都在泰山等着他。

    “武此生已无憾,不望有来世,唯愿魂归泰山,与万千魂灵,共佑我大汉永世不衰!”

    ……

    而在与北海相对的极南方,万里迢迢的日南郡最南界,却炎热无比。

    在一片茂密的热带雨林外,能望见蔚蓝南海的空地上,汉军士卒和当地林邑人、交趾人一起竖立代表大汉南至的“朱雀柱”,以石头镶嵌固定,上面的铭文与苏武所立玄武柱差不多。

    而在不远处,一位穿着清凉的汉人卿士在树荫下避开酷热的太阳,头戴远游冠,身形是那么熟悉,胡须也没长多少,唯一不同的是,肚子比五年前大了一圈,努力吸气都收不住了。

    祭祀完毕后,看着自己的肚子,中年发福的任弘也很烦恼,勉励自己道:“阿弘呀阿弘,虽然你功业已建,吹一句前无古人后无来者都不为过,但这已不是髀肉复生,而是赘肉增生了!”    大汉的地理大发现时代要开始了么?

    答案是:早就结束了。

    这是任弘完成君命后,返回合浦郡来到南海之滨的感触。

    应他的要求,当地太守还真找到几个当年随汉武帝“黄门译者”出海的越人水手。其中一个汉话说得比较溜的老人名为”叶子世“,此人年已六旬,身材矮小皮肤黝黑,自言祖先乃是秦时南征军一员,跟着赵佗留在当地为官。

    叶子世朝任弘作揖:“敢告于大司马,吾等当年便是从这徐闻港启程。”

    汉武帝元鼎六年(前111年)派遣伏波将军路博德和楼船将军杨仆平定南越国,设为九郡,到了次年,便控制了南越所有地域,抵达大陆最南端的“徐闻”,也就是任弘他们所在的地方,地处雷州半岛,岸边到处是红树林和棕榈树,洁白的沙滩环绕下,是一个繁忙的海港。

    若是天气晴朗,站在海边放目南眺,还能瞧见隐隐约约的海岸线,那就是海南岛。元封元年(前110年),武帝派兵从徐闻渡海过去,设了儋耳、珠崖郡。

    对世界充满探索欲望的汉武帝没有满足于海南岛,而是继续派遣黄门使者,乘船顺着交趾、九真、日南的海岸线向南走,抱着寻仙的目的,开启了海上丝绸之路。

    作为那段历史的亲历者,叶子世依然记得走过的每一站:“徐闻向南航行,一路不离海岸,其民俗略与珠崖相类,裸体足纹身,通越语,转而向西时语言才不能通,然亦海滨丛林中亦有酋落小邦,狩猎种稻,可用铜、陶等物交换食物与玳瑁象牙等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