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任弘的目的地则在茂陵以东两里处,两座紧挨着的封土遥遥在望,这便是任弘觉得不管多忙,路过时都要去拜谒一番的地方:卫青和霍去病的陵墓。
这对舅甥活着的时候并肩作战,奋击匈奴,直捣龙城,封狼居胥,死后也背靠着背,守护在长安以北。
卫青的墓起冢象庐山,而霍去病的墓则是仿照祁连山的模样建造,以纪念他开拓河西的大功,墓前还有冠军侯纵马踏匈奴名王的石雕。
只可惜两座陵园同样有墙垣围着,守陵人虽没有茂陵那么多,但肯定不少,想进去恐怕要提前知会,并有复杂的流程。
于是任弘只能在百余步外勒住萝卜,下了马,取来装龟兹王绛宾和渠犁王的脑袋的木匣,摆在地上,朝卫、霍的封土长拜作揖。
“后生小子任弘,两年前在悬泉置时,恰逢西域楼兰王、龟兹王遮杀汉使,汉军退守玉门不能惩戒。”
“于是便有人感慨,说若是长平侯、冠军侯尚在,岂能叫胡虏猖狂!”
“我当时便答,‘卫、霍虽没,但汉家儿郎的开拓凿空之举,却绝不会就此停下,每一代人,都会有新的卫、霍出现’!”
“楼兰王安归之首已悬于北阙,现在,龟兹王绛宾的头颅也被我带来了,在挂上北阙示众之前,且先让两位君侯瞧瞧!”
他揭开了木匣,笑道:“任弘当年的话,绝非夸口!”
使团在远些的地方,但刘瑶光却跟了过来,正好听到任弘这番话,她有些动容,暗道:
“我也曾想过,若是卫霍尚在,匈奴或许早就灭了,细君公主和母亲,便不用去乌孙和亲了。”
“在陇西时,任君说自己想出将入相,他是想成为新的卫、霍?”
就在这时,为卫青守陵的人看到了这群人在陵园外的奇怪举动,一个穿着皂衣,头有些秃的老吏便带着几人走了过来,大声道:
“汝等何许人也?为何对着长平烈侯陵墓指指点点!”
任弘不想惹麻烦,出示了自己的符节道:“谒者任弘,奉命护乌孙使团入朝,特来此祭拜长平烈侯与冠军景桓侯,瞻仰两位将军遗风。”
不想那老叟闻言却一愣,上下打量他道:“任弘,你便是跟随傅介子使西域的任弘?”
原来我的名声已经传到关中,传到卫青陵墓来了啊,任弘心中一喜:“正是我。”
然而他想多了,近来西域发生的事,只在河西和长安传播比较广,这秃顶老叟守着陵园很少与外面往来,消息滞后,全然不知。
“一年前,义阳侯傅介子来拜谒卫、霍二位将军时,曾与我说起过你,你那会还只是扦泥司马,如今都做到比六百石谒者了。嘿,真是羡慕,任安这厮虽然蠢笨,却有个好孙儿啊。”
“长者认识我大父?”
“废话。”
老叟摸了摸自己有些光的顶,骂咧咧地说道:“我当年与任安、田仁皆是长平烈侯舍人,同榻睡过的交情,还能不知道他?”
……
PS:汗,计算失误,明天才能结束这一卷,2333,大型翻车现场啊。 进了卫青墓园大门,有一条石板神道直通墓山,两侧还有石人石马雕塑,石人头戴甲胄,双手按剑,马匹则有些蠢萌,圆滚滚的。
任弘觉得大汉朝啥都强啥都好,唯独这石雕艺术,是真不如希腊罗马,当然,也可能是他被西方毒害的审美在作祟。
而神道尽头则是高二十余米的卫青墓,一块大石碑上刻画着“汉大将军大司马长平烈侯卫公青墓”,以及赞辞。
任弘恭恭敬敬地长拜三次,带他入园的那秃发老叟名为郑步广,是卫青墓园的守园令,得亏他同意,任弘才能单独进来祭拜。
等礼数到了后,郑步广招呼任弘进守墓人住的屋子,取了酒放在案几上,不容任弘拒绝地说道:
“今日难得见到故人之孙,得喝一盅。”
任弘举起酒壶:“郑园令与大父是如何相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