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阙_作者:七月新番(367)

2020-08-29 七月新番

    和想要开边立功的六郡良家子类似,这些掌管着典属国的昔日汉使,是最明白西域将士不易的人。当然,他们也希望自己的职务能扩大些,不然再像前些年那般断绝与西域往来,典属国随时有可能撤销,并入职能类似的大鸿胪。

    机构存亡,不可不争!

    所以在这件事上,他们与六郡的将军校尉们是同盟。

    常惠在辛武贤耳边说了几句,将他劝坐下,走到中央,朝丞相、御史大夫拱手:

    “就算龟兹、轮台的斩首难以一一验证,龟兹王、尉犁王的首级总是真的吧?”

    “按照封赏之科,斩捕敌酋名王,也可以封侯。前年的张掖之战,张掖属国都尉郭忠斩犁污王,便封了成安侯。傅介子更是以斩楼兰王安归而封义阳侯,有先例可询。一个头颅尚封七百户,两个头颅却不封,这恐怕会惹天下人非议。”

    “而任弘的功劳,还不止于此,他说动乌孙出兵,相当于让乌孙彻底背弃匈奴,同汉结盟,断了匈奴右臂。”

    “他还在沿途说动了姑墨王遣使入朝,而姑墨王又联络了疏勒、尉头、温宿、莎车等邦,一共八个西域城郭国请朝汉阙,与匈奴断绝关系,恢复属邦外臣地位,西域南北两道,尽竖黄旗!”

    这都是典属国负责的事务,常惠自是一清二楚。

    “昔日博望侯张骞非有斩首阵战之功,却因使绝国大夏,为汉联络乌孙结昆弟之好,得以封侯。如今看来,任弘身为使者,亦有大功!”

    “依此种种,任弘非但必须封侯,而且,得封千户以上方可!”

    支持此议的辛武贤等校尉大声赞同,御史大夫杨敞和丞相开始交换意见,儒生们则交头接耳,暂时没有站出来反驳。

    这些都是无法否定的事实,谁让任弘一口气立了那么多功劳,仿佛知道朝中会有人反对自己封侯一样。

    坐在靠南后排的杨恽露出了笑,看来不用他出马了。

    然后这时候,依然在飞笔记述的桓宽却停住了笔。

    因为贤良文学的领袖,来自中山郡的文学,博士刘子雍已缓缓站了起来。

    他是大鸿胪韦贤的亲信,而韦贤乃是当今天子的老师,邹鲁大儒,负责外邦入朝的礼节。

    所以刘子雍与早早跑来叩阙的姑墨国使者有接洽,据说,他有扭转今日局面的杀手锏!

    却见刘子雍肃然下堂,对丞相、御史大夫作揖:

    “我有一事,须得禀明诸位公卿。”

    “任弘本非持节使者,但却在西域私制节杖,他矫制了!”

    ……

    PS:真的,一滴都没了,月票加更在明天。

    另外先说一下吧,这本书不会造反的,原因见77章。    刘子雍作为大鸿胪属官,参加过前几日接待姑墨使者的事务,他特地让译者详细询问了使者经过,那姑墨使者似是受了恐吓,对任弘赞不绝口,声称姑墨幡然醒悟都是任谒者的功劳。

    但从姑墨人口中,刘子雍却抓住了一个破绽。

    “姑墨人说任弘持节而见姑墨王……”

    刘子雍看向相府厅堂内的众人:“但众所皆知,任弘此番只是护送乌孙使者归来,此外绝无使命,故天子不曾赐节!必是其伪造!”

    常惠却大笑起来,他对此事早有预料,遂取出一封帛书来,呈送到丞相、御史大夫杨敞面前:“义阳侯傅介子前日来信,说任弘在西域翻越天山时不慎摔倒,闪了腰。”

    “故而行走需要手杖,蛮夷小邦之酋首不识上邦礼仪,加上姑墨王为其臣子所缚,惊慌失措下,将任弘的手杖看成了节杖,何足怪哉?据我所知,一些西域小邦,还以为所有汉使都是博望侯呢。”

    此言引发了一阵哄笑,辛武贤等校尉们都知道这是傅介子那厮胡扯,却都毫不在意。

    刘子雍却冷笑道:“所以常君认为任弘不是矫制?”

    常惠回过头:“绝不是,傅介子已将事情前因后果以驰骑送回,任弘从头到尾,都是以利害劝说乌孙王、姑墨王,从未假借天子之言游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