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皇帝时有制:其有功者上致之王,次为列侯,下乃食邑。而重臣亲,或为列侯,皆令自置吏,得赋敛。”
“孝景、孝武之时列侯置吏赋敛之权被收回,仅有开府食禄之权,侯国行政与普通的县没了区别,但形制上,但凡封列侯者,仍要选定侯国。”
比方说霍去病的冠军侯,虽是取“功冠全军”之意,但事后还是得在南阳郡新建一个“冠军县”,无比殊荣。
但一般的列侯,自然不会这么有牌面,多是以现成的县名为侯名。
韦贤禀道:“高皇帝时,一共封了143个功臣侯国,也定下了几个规矩。”
“第一,函谷关以西无侯国。”
“第二,边郡无侯国,分土西不过西河、上郡,北不过涿郡、中山,南不过大江,其极边之地、海滨琅琊东海不以封。”
张安世也让太史展开了大汉郡县舆图,方便霍光做抉择。他的封号是“富平侯”,可不是北地郡那个富平,而是位于后世山东境内,同名而已。
“到了孝武皇帝太初年后,大汉多了许多个郡,昔日边郡成了内郡,于是封侯地域稍稍外扩,海滨和江南也开始封侯国。”
比如霍光的博陆侯国,就在广阳郡,后世的北京一带,这是他主动请求封给的“北寒之地”。而广袤的江东地区也开始分封,零星点缀着几个伐南越、东越有功的越人列侯。
在封侯地域向外扩展的同时,汉武帝也清理了一些碍眼的侯国。
“孝武皇帝元鼎三年,函谷关东移至弘农,于是将河东郡的十余个侯国一次性迁出,重新安置于太行山以东,从此以后太行以西的河东、太原、上党无侯国。”
“而孝武皇帝还以酌金案为由,将河南郡、河内郡的侯国全部废除,自此以后三河亦无侯国。”
“推恩令下达后,各诸侯所分出的王子侯也迁出王国,其他列侯亦不封入王国之内。”
被汉武帝一口气干掉一百零六个后,哪怕加上武帝朝新封的候国,天下就只剩下一百二十多个侯国了。
所以任弘封侯的侯国,自三河、太行以东,五岭以北,渔阳代郡以南各郡的县都可以选,几十个郡,数百个县啊,范围还是挺大的。
汉朝的列侯远没有秦朝那么金贵值钱,汉武帝时,栾大那种招摇撞骗的家伙也能混个列侯,而不管多无能熬资历的老臣,只要做了丞相,哪怕只做一个月,同样会按惯例封列侯。
但毕竟分土是国家大事,是要禀报宗庙的,所以霍光仍得按照程序来,不能乱选。
虽然备选的地方这么多,范围那么大,但大将军霍光素来为人沉静详审,从他许多年前在汉武帝身边做郎官时起,便总是走一步看三步,绝不无的放矢。
于是他竟还认真为任弘挑选起来,反复掂量,虽然食邑户数不会变,但封在哪,封国名称,却是一门大学问!有天壤之别的含义。
这就让张安世和韦贤心里更加捉摸不定霍光的打算,看来大将军在那奏疏上,是加了吧?
直到揣摩了一刻后,霍光终于瞧见一个自己觉得最合适的,微微一笑,遂定了下来,手往舆图上一指:
“就这了!”
……
PS:本章参考《西汉侯国地理》,第二章 在下午。 前殿是未央宫的中心,位于不算高的龙首山岗上,占地最为庞大,不必造台就隐隐高于整个长安城。
据说龙首山乃秦文公时一条黑龙所化,故有两条铜铸黑龙张牙舞爪立于殿前,毕竟老刘家刚开始也自诩为水德。
左为斜坡,皇帝可以乘车辇而上,右为三百六十级台阶,供人臣拾级,础石之上耸立着高大木柱,条石砌成的地面,金光闪闪的壁带,间以珍奇的玉石,其建筑之庄重雍容为其它宫殿所莫及……
登上阶梯后,则能看见陶制的虬螭蜿蜒盘旋在离地数丈的屋檐上,还有展翅欲飞的玄鸟雕塑,发出了帝国的高鸣,栏杆重重,闺房周通,门闼洞开。光禄勋手下的郎卫们侍卫于上,个个都燕颔虎头,魁梧雄健,椎髻戴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