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阙_作者:七月新番(42)

2020-08-29 七月新番

    任弘道:“大将军既然能杀其人而用其政,足见胸襟!定知傅公有功而无过,届时,若再借机向朝廷献上烤馕,提出下一步进取西域的方略,更是大功一件!以后的西域之事,亦当由傅公来主持!”

    傅介子看着任弘,他是如此年轻,比自己当年在西征军中做什长时还要年少,但这见识,以及对政事的敏感,却又如此惊人。

    纵观整个使节团,哪怕是副使吴宗年,也不可能看得如此透彻,任弘作为局外人,要依靠有限的信息,能做到这点,殊为不易。

    “任弘啊任弘。“傅介子点着他赞叹道:”我没看错,你果然是被戈壁埋没的一块璞玉。”

    来了!

    任弘立刻接话:“但再好的玉,深藏石中,也无人能知,需要卞和发现。”

    他朝傅介子作揖道:“下吏愿附傅公骥尾,随君出使西域!”

    傅介子却不置可否,只笑着道:“所以,你真正想向我献上的,不止是烤馕。”

    “还有你本人?”

    “任弘啊,你的见识和胆略倒是不错,性情言谈也合我口胃,但我再问你一个问题,你可得如实回答。”

    任弘拱手:“下吏将无所不答!”

    傅介子肃然道:“西域绝远,凶险异常,一般人避之不及,你年不过弱冠,为何偏就想去呢?”

    ……

    PS:醒来才发现忘了设置自动更新了,汗-_---。    (新的一周,求推荐票啊)

    “我为何想去西域……”

    任弘想了想后,看向西方道:“下吏听说,自博望侯因开通往西域的道路而得封侯后,边地的官吏士卒争着上书孝武皇帝,陈述外邦珍品、怪事、利害,愿为使者。”

    “而孝武皇帝认为西域遥远,并非人人愿去,故但凡上书者,就来者不拒,都充入使团,又广召能人异士,刑徒罪吏,不问其出身,赐予符节,派遣出使。”

    “于是一年派出使者,多者十余批,少时五、六批,葱岭以东诸邦的,几年就可返回,去远地如安息、身毒的使者,则要八、九年才回。”

    从张骞二次出使到汉武帝罢轮台诏,那是汉朝最开放的二十年,也是激荡的二十年。

    通过一波波使者的探索,那些《穆天子传》《山海经》里才存在的传说国度,一个个一一被发现,中亚、波斯、印度,乃至于西海之滨的罗马,一个广袤的世界,随着汉使的脚步,展现在汉人面前!

    原来世界辣么大。

    原来我们的文明,在这寰宇中,并不孤独!

    这是属于汉朝的“地理大发现”,许许多多本土没有的物种传入,玉门以西,俨然成了咎待探索的“新大陆”!

    探索和发现的大门,是短暂开放后就此关上?还是让它变大,成为路,成为带?

    任弘想去西域,原因很多,有前世对那片热土的喜爱,有对历史的遗憾,也有今生困于禁锢的被逼无奈!

    “傅公,我想去西域,当然也和孝武皇帝时的诸多使者一样,因为在那,有数不尽的功名富贵!”

    任弘道:“也因为在西域,没有人会在意一个人的过去,只看重他的能力和勇略!”

    “我麾下的吏士中,和你一样打算的人可不少啊。”

    傅介子看着任弘,似乎已经看透了他的目的:

    “说罢,你又是哪个罪官家的子弟?”

    任宏的身世在籍贯上写的清清楚楚,敦煌区区一督邮都能查到,傅介子更不必说。

    任弘知道,自己做的一切努力,成败,都在接下来的一句话!

    他向傅介子拱手:“不敢隐瞒傅公,我乃孝武皇帝时,护北军使者任安之孙。”

    傅介子恍然:“原来,是任少卿啊……”

    “傅公认识大父?”

    “当然认识。”

    傅介子摸着胡须,看向远方道,笑道:”当年巫蛊事时,我亦在北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