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是这假司马赵充国站了出来,率军突围,李广利大军才得以回还。
杀出重围后才发现,赵充国身被二十余创,几乎成了个血人。
那一战,三十九岁的赵充国一战成名,事后得到汉武帝接见,但也不过是六百石的武官,得到重用的多是李广利、马何罗这样的近臣,从底层爬上来的六郡良家子想要出头极难,不过那时候大将军霍光已注意到了这个不苟言笑的武将。
直到今上继位后,在大将军的信重下,沉寂已久的赵充国才再度出了彩,先平定武都氐人反,又击匈奴,俘获西祁王,虽然功绩尚不足以封侯,但也被提拔为后将军、水衡都尉,一举进入了朝廷的决策圈。
水衡都尉驻上林,负责上林三官铸钱,与大司农、少府皆是财政部门。
“大将军此番召翁孙与我回来,所为何事?”
如此想着,田延年十分谦让地让赵充国先行,赵充国也不过谦,一作揖后踏步向前。
“许久不见,翁孙还是这么直。”田延年嘿然,紧随其后。
当他们步入暖洋洋的厅堂时,正好看到了这样的一幕。
度辽将军范明友,正被一个银铛貂尾,口水横飞的年轻人质问得面红耳赤:
“敢问度辽将军,西域比乌桓广袤,人口加起来比乌桓多,能给朝廷带来的贡品和利益也比乌桓大。乌桓都有护乌桓校尉,凭什么西域就不能设置?”
“且匈奴左部正在步步退缩,右部则欲争夺西域好补充损失,如此更需要长吏统属诸邦,以征西域的人丁、粮秣,为我所用,抵御匈奴下一次进攻。”
“兵法云,夫总文武者,军之将也,大战在即,西域无长吏统辖,犹如三军无帅,可乎?”
…… 第175章 寇能往,我亦能往!(7000月票)
“翁孙、子宾可算来了。”
这两位都是霍光一手提拔的得力干将,赵充国为人沈勇有大略,平日极其沉稳,关键时刻却有勇气。
且浓眉大眼的赵充国已响应朝廷实边的号召,带着宗族迁居河西令支县,故通知四夷事,尤其是对西羌、西域了如指掌。但因为心有大略,总要思索再三才能做决断。
而小眼睛田延年则与之相反,难以沉住气,性情急躁刚勇,但善于当机立断。
霍光做事雷厉风行,见赵充国、田延年来到,便让他们在席上入座,又令官吏将一份奏疏传给二人。
“此乃典属国丞、西安侯弘的奏疏,正封未开,汝等且合看副封罢。”
二人低头一瞧,却见那奏疏上写着:“《请立西域都护府疏》。”
赵充国应诺,常年握干戈的手满是老茧,捧着奏疏稳稳当当,他是行伍出身,只能一个字一个字地看,嘴角还得微微读出点声。
田延年就不同了,文吏起家,看简牍一目十行,还能分心去听任弘与范明友的辩驳。
“西域能与乌桓相提并论?”
范明友现在已经是逢西必反了,面对任弘咄咄逼人的质问,振振有词道:“当年孝武皇帝遣骠骑将军击破匈奴左地,遂迁徙乌桓于上谷、渔阳、右北平、辽西、辽东五郡塞外,为汉侦察匈奴动静。”
“故乌桓向背,不止涉及到匈奴左地,更牵涉五郡安危,若不设护乌桓校尉,一旦彼辈勾结匈奴入寇,则幽州五郡将无岁不警!”
他一挥手,像扔了一件不在意的东西一般:“而西域,纵然失了,也不过是玉门、阳关多驻些兵卒而已,隔着白龙堆和三垄沙,西域还能危害到河西不成?”
“度辽将军的意思是,幽州要紧,凉州就不要紧?”
任弘抓住了他话里的漏洞,朝霍光拱手道:“大将军,让我来说一说,若对西域不管不顾,会出现何事。”
“当年孝武皇帝派骠骑将军渡河、湟,筑令居塞、初开河西,列置四郡,通道玉门,其目的之一,就是为了隔绝羌胡,使南北两虏不得沟通。但匈奴仍可以通过楼兰进入南山羌,与之勾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