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阙_作者:七月新番(531)

2020-08-29 七月新番

    “诺!”

    虎圈啬夫含着泪,让人下去准备强弩,要送三头狮子上路,却又请示道:“后将军,这些狮子的骨肉和皮怎么办?”

    上林苑中每个生灵都归国有,哪怕鹿、羊自然死亡,皮肉也得归公。

    这时候,在不远处旁听已久的任弘出言了:“哪怕在西域,狮皮也是珍惜之物,剥了做成毯子,铺在未央宫里,如此天子便能看到这些异域猛兽是何模样了。”

    “至于骨肉,依我愚见,谁知这异域猛兽是否像马肝那样有毒?万万不可做成宴飨送进宫,还是埋了做菜肥吧。”

    除非生存所迫迫不得已,野生动物能不吃,还是别吃吧。

    “便依此言去做。”

    赵充国挥手让虎圈啬夫退下,看向任弘道:“西安侯请了符节入上林来找我,莫非是为了护羌校尉之事?”

    赵塘主做事果然好直接,任弘应道:“正是,虽然知道后将军忙碌,但弘对羌事一知半解,骤然被授予此职,心有疑虑,听典属国苏公言,羌事不决,当问后将军,便厚颜来叨扰,望将军不吝赐教。”

    赵充国颔首,他倒是愿意指点下一个后生,但今日实在很忙,又要马不停蹄去下一站,便指着马车对任弘道:“我还要去上林三官,西安侯不如与我同行,车上细说罢。”

    言罢自顾自登车,任弘才爬上来,车便动了,任弘扶着车栏刚要开口,赵充国却先说话了。

    “老夫出身行伍,说话不喜欢拐弯抹角,便直说了。道远知道,我在中朝反对你出任护羌校尉的原因么?”

    “弘愿闻其详。”

    赵充国笑起时,脸上的箭痕也在动:“因为据我多年见闻,护羌校尉这一职务,不怕没有作为,怕的是……”

    “太想有所作为。”

    ……

    PS:

    武帝作昆明池,教习水战,后昭帝小,不能复征讨,于中养鱼,给诸陵祀,余付长安市,鱼乃贱。——《三辅黄图》    赵充国是典型的六郡良家子,他家原本在陇西上邽县,但在元鼎二年(公元前115年),便响应国家号召,迁徙到新设置的河西令居县(甘肃永登县)去了。令居位于青藏高原边缘的令居山高水长,天地广阔,风光与中原大异。

    谁知才迁过去三年,就遇上了第一次汉羌战争,西羌众十万人反,与匈奴通使,围攻令居等地。当时才25岁的赵充国便参与了守城战,在诸羌的围困下坚持了几个月,稍后汉将李息对湟中诸羌的征讨,赵充国也作为骑吏出战,有所斩获。

    战争结束后,羌人消停了一段时间,与小月氏、汉人在令居县杂处,这让赵充国知晓了四夷之事。到了今天,他已从少年良家子变为满身是伤的六旬老将,要论对羌人的了解,朝中无人能出其右。

    “西安侯可知道,西羌与匈奴皆为游牧行国,但其最根本的区别是什么?”在去上林三官的路上,赵充国对任弘抛了这样一个问题。

    任弘最先想到的是经济上的差异:“羌人在游牧之余也兼顾农耕,而匈奴几乎纯以游牧狩猎为生?”

    两者的相似与差异,就好比一千多年后,生活在同一地域的藏与蒙古。

    赵充国却摇头:“不,最大的区别是,匈奴有君,而西羌无君。”

    对统于一君的汉人来说,无君的词意近于野蛮,不文明,因此汉朝尊重草原上统于单于的匈奴,认为他们是夏禹之后,同为炎黄子孙,对西域的诸多小邦也视为可以教化交往,连同有君的滇国、夜郎亦高看一眼。

    却对无君的西羌十分鄙夷。

    “西羌国无鳏寡,种类繁炽。不立君臣,无相长一,强则分种为酋豪,弱则为人附落,更相抄暴,以力为雄。数十万羌人,一共分成了十几个大种类,数百个小种类。”

    赵充国在令居生活多年,能将典属国官吏都记不住的河湟西羌种类,背得七八不离十。

    “什么先零羌、烧当羌、封养种、牢姐种,彼此之间为了争夺可以在春夏耕作的河谷,战和不定,他们的血亲、联姻、仇怨,每一年都会发生变化,连自己都不清楚根源,汉官就更不明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