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阙_作者:七月新番(564)

2020-08-29 七月新番

    浩星赐从来没相信过任弘,也猜到,任弘对辛武贤恐怕也做了相同的承诺,否则那辛庆忌为何会跟在身边?

    浩星赐遂笑道:“素闻小月氏勇健富强,每与羌战,常以少制多,如今为羌人所迫,为护羌校尉收复,若是打起来,多了一支生力军相助啊。”

    任弘摇头道:“太守误会了,小月氏虽常为汉所用,可惜首鼠两端,不堪大用,招降他们,主要是让羌人多一分忌惮。别说三千户,就算降了五千户,我还是主绥,能不打,就不打。”

    见浩星赐依然不置可否,任弘道:“不瞒太守,我这几日北上令居,亲自考察羌人虚实,想到了一个不必用兵,便能让先零羌联盟土崩瓦解的办法!”

    说着他抽出袖中的帛书,走到浩星赐案几前双手奉上:“已经拟好了奏疏打算上报朝廷,或有不妥之处,可否请太守过目指点?”

    这倒是让浩星赐十分受用,护羌校尉与太守是两套平行的系统,完全可以自行上报,任弘在上疏前先与他商量,给足了浩星赐尊重。

    浩星赐暗赞任弘会做人,接过那帛书,展开一看,却面色一变,读完后将其放在案几上,手指敲打着那份长长的名单道:

    “西安侯,这也太儿戏了!”

    ……    第236章 攻守之势异也

    元凤六年十一月底,长安未央宫尚书台,以霍光为首的中朝八人小组又在开小会了,讨论的便是护羌校尉任弘从金城郡所上的奏疏。

    奏疏里先以“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开场,陈词痛批前任,认为其对诸羌的管理无度,导致先零羌坐大,河湟不宁。又盛赞金城太守浩星赐和都尉辛武贤和衷共济,积极协助任护羌展开工作,这才能在两个月内取得小小成果:

    在任弘积极斡旋奔走下,小月氏三个半部落归顺大汉,愿由“湟中月氏”更名为“义从月氏”,四千户人口纳入金城郡管辖,任弘希望能招募其青壮,组成“义从骑“三千。

    在地方上任官,是否解决问题不重要,重要的是做事,特别是让朝廷看到你在做事。

    相比于前任几位护羌校尉上任几年啥也没干,任弘上任两个月交出的答卷十分炫目:金城郡多了十分之一的人口,三千义从骑让郡兵如虎添翼。他还乘机为令居县人请求免口赋一年。

    任弘也总结了不足,因为前任的愚蠢,汉羌矛盾巨大,河湟羌人躁动不安,若是再像从前那般放任不管,恐怕会导致又一起羌乱,为此他提出了一策,列了老长一份名单……

    正是这份名单,让中朝产生了分歧。

    “大将军,归义羌侯也就罢了,但‘归义羌王’?大汉尚无此先例,还一次封两位!任道远当这是不值钱的军功爵位,随便发么?”

    对任弘提议封金城郡境外河曲“罕开羌”和鲜水海(青海湖)“卑禾羌”的大豪为羌王一事,左冯翊田广明是持反对意见的。

    这与他的履历有关,田广明是被公认的“酷吏”,以郎为天水司马,后来迁任河南都尉,他为官的作风便是“以杀伐为治”,在汉武帝末年郡国盗贼并起的时候,迁为淮阳太守,屠刀之下亡魂无数,还平定了一起震惊天下的城父县令谋反案,从此成了九卿。

    数年前益州郡西南夷叛乱,霍光派田广明南下镇压,他也是以杀为治,不分良莠老弱,一口气杀了三万西南夷,人头堆满了滇池畔,或许是杀无关平民太多让霍光不乐,事后只被封了关内侯。

    所以田广明在对待边境戎狄事时,就一个办法:杀!

    这一点上,倒是与范明友、辛武贤很像。

    “武者止戈,若能不战而屈人之兵,又有何不可呢?”

    对面的前将军韩增轻声提出了异议:“当年子公平西南夷时,县官不也封了一位句町王么?句町王助官军平叛,从此益州郡再无大寇乱。”

    韩增朝霍光拱手:“西安侯在奏疏里也说了,他用的,其实是是昔日大将军故计也。”

    他认为任弘的奏疏是符合汉家制度的,对居于境内的属国部落,一般封为归义侯、长,比如百年来匈奴来投降的诸王,基本都能混个归义侯,加起来也有三四十个——这种侯没有封地,待遇同列侯、彻侯天差地别,只是个名号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