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光倒也干脆,只是最后捋须道:“不过,任弘的纵横之术再花哨,也是小计,想要让河湟安定,还是如翁孙所言,老老实实屯粮、屯田最重要。戎狄狡诈无信,顶多可权宜一时,最终能倚靠的,还是自己人。”
“任弘不是为令居县请命,免口赋一年么?改成三年!整个金城郡,都免去明年口赋!开春后,再调陇西、天水两郡各一千郡卒入驻金城郡,以备不测。”
这就是朝廷能为金城郡做的最后一点事了。
霍光有预感,明年是汉匈博弈至关重要的一年。
“西域争战后,匈奴整整忍了一年,明岁定有大谋。幽州乌桓战事尚未结束,河西四郡近来抓到了不少欲往羌中的匈奴间谍。”
“河湟安危,关系到河西四郡存亡,河西若失,西域都护府也完了。”
他伏在案几上写一封帛书密信,帛的一角总是会卷起来,霍光得找些东西将其压住,好腾出双手。
而任弘,就是他压在河湟的一枚印纽,份量不重,也不是必须,随时能换成赵充国这样的大印。
书罢,霍光将那枚印纽放在手心里,这枚印再好,也不是自己的,他一度产生过永远不用的念头,可却舍不得,藏了许久又拿出来了。
“压不住,往后便可束之高阁。”
“压得住,你或能重新挂回老夫腰间。” 元凤六年已经到了尾巴尖,腊月下旬,冰天雪地的青海湖畔,一行人顶着如刀子般割脸的寒风跋涉。
“还剩下五枚归义羌侯印,意味着要走五个部落,看来吾等正旦前回不了令居县了。”
护羌校尉长史董通国怀里有五枚小巧的金印,这是朝廷的授予,一旦接受,就意味着成了大汉的外藩,被纳入了朝贡体系。
董通国听说很多年前制定属国蛮夷规矩时,有人认为归义侯没法跟真正的列侯相提并论,用铜印即可,但被否决了——蛮夷都喜欢金子。
但赐予不同地域归义侯的印形制是不同的:给匈奴乌桓降者的印为马钮,西域城郭小邦的印为驼钮,东夷君长的印为蛇钮,给氐羌和西南夷的印为羊钮,篆书阴文:“汉归义羌侯”。
董通国此番便冒着腊月严寒,怀揣十多枚羊钮金印,深入西羌,只为完成西安侯“敌困于我”的战略。
他们先南下枹罕县,在大汉疆域外找到了罕开羌的牧民,在崎岖多山的黄河谷地里走了好几天,才抵达位于河曲的罕开羌大本营,见到了罕开羌首领罕靡当及其弟雕库。
罕开羌的领地在金城之外,同汉人没太大矛盾,反倒与先零羌有世仇,虽然近来先零尝试解仇结盟,但罕开羌见到汉使仍十分欢迎,得了金帛茶饼等礼物,又接受了“归义羌王”的大印。
罕开羌大豪与汉人打过交道,知道汉之强大,手里恭敬地捧着金印,询问董通国:
“先零羌的犹非、杨玉也被封为王了么?”
董通国告诉他:“大汉奖励忠诚保塞的部族,惩罚那些欺辱邻居的恶徒,为王者唯独罕开、卑禾而已,先零两位大豪,只是羌侯,位在君下。”
罕开羌首领十分高兴,先零羌的咄咄逼人确实让他担忧,只是前任护羌校尉懦弱,投靠汉朝的龙耶羌被灭都没放一个屁。
但近来新上任的任校尉风格截然不同,不但庇护了被先零盟友进攻的小月氏,还找到了龙耶部的干芒,他此行便作为董通国的向导。
罕开盛宴招待了董通国等人,密谈了任弘提出的条件,又让其弟送他们去鲜水海之畔的卑禾羌。
卑禾羌之行有些惊险和波折,但靠了董通国的唇舌还是顺利送出了金印,只是卑禾羌不与汉通,与大汉联合的态度,不像罕开羌那么积极,还嫌汉给的金印太小。
他们回程的路走的是高原,空气稀薄,哪怕董通国常年行走羌中也有些喘不过气来。山坡上星星点点残留着几天前下的积雪,回过头能看到被冻住的鲜水海,空中弥漫着淡淡雾,那冰居然是蓝色的。
离开了渐渐封冻的鲜水海,使命还不算完成,按照计划,他们要绕行湟水以北的山区,摸到安夷县、破羌县附近,对五个先零羌别部进行游说,诱使他们接受归义羌侯之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