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阙_作者:七月新番(596)

2020-08-29 七月新番

    赵充国看准了羌人的命门,将湟水河谷一占就不走了,这样的膏腴之地在河湟本就不多,雪上加霜的是,先零羌非但无法在湟水立足,连大小榆谷都回不去了。

    当然不是因为辛武贤扑空后,气急败坏放的那把火,而是因为,一直观望局势的河曲罕开羌,终于按捺不住,进军占据了大榆谷,开始堂而皇之在那肥美的山谷里种麦。

    罕开羌的大豪还派人来与杨玉商量,说只要先零羌不回大榆谷,罕开就不攻击他们。

    这要换了过去,杨玉当然会毫不犹豫地杀了罕开的人,带儿孙们狠狠教训他们,可如今不愿再添一强敌的杨玉,忍痛答应了这个无理的要求,与罕开羌达成密约,以大河为界,先零的马,再不会去河南边。

    失去大榆谷带来的后果不止是春耕没了着落,还让先零与东边的封养、牢姐断了联系。在解了允吾之围后,汉朝陇西、天水两千多兵卒协助收复了白石、河关,同样封赵充国之策开始屯田,封养、牢姐倒是请求先零支援,但杨玉是万不放心将后背交给罕开羌的。

    东、南皆有敌,那北部呢?在那位护羌校尉任弘的布置下,支姓小月氏人聚集在湟北到浩门水之间的地域,亦难以突破。

    唯一的好消息是,一月时,深入湟源的汉人攻击了卑禾羌,卑禾大豪认为汉人欺骗了他,愤怒之下将归义羌王的金印扔进了鲜水海,协助先零抗汉,让杨玉躲过了任弘谋划的“四面受敌”处境。

    虽然勒死先零的绳子松了一环,让他们得以喘息,可一个不得不正视的问题萦绕在所有部众心里。

    “夏天能熬过去,但秋冬要怎么过?”

    回到位于深山的驻地,先零羌直属于杨玉的几千落就藏身于此,因为汉军封锁了湟水,加上有支姓小月氏在,湟北很多牧场去不了,先零诸豪只能挤在湟南和河水之间沟壑万千的山腰和狭小河谷里,为了草场的划分闹了不少矛盾。

    这不,杨玉一回来,犹非就极其败坏地来告诉了他一个坏消息。

    “叔父,你不在时,有七家小豪带着数百人跑了!”

    杨玉眉皱得更紧了:“逃往哪个方向?”

    “南边!”

    这是去投奔罕开羌去了,虽然他女婿先零已经带人去追,但杨玉并不抱希望。

    “追回来七家,再过几个月,也会跑十七家、七十家!”

    先零羌虽然以杨玉为首领,但实际上却是个部落联盟,三十多个中豪各有领地,其下还有两百多个小豪。有的小豪直接就是一个大家庭组成的牧团,部落的联系就是共同的血缘祖先。

    羌人的风俗习惯虽然不同于汉,但人类想避害趋利、害怕死亡都是一致的。现今先零失去了美地肥草,苦于寄居高山贫地,骨肉同胞离心离德再正常不过。

    并不是人人都能意识到反抗汉人的必要性,在先零羌攻城略地那段日子,他们还愿意团结在杨玉身边分利,如今先零受挫就开始各怀心思,甚至出现了叛逃的情况。

    那首羌人的古歌唱得好啊:

    “岩下不冷又不热,

    岩下农田连成片。

    猪膘够你吃三年,

    咂酒够你喝九年。

    岩下快活似神仙!”

    虽然去投靠罕开可能会被歧视,但起码能分到一片地,避免了与汉军的冲突,冬天也不用待在凄风寒冷之地,遭受霜雷雨露疾病、凉疮断指的祸患,而能待在“岩下”。

    眼看几次派人引诱,汉人却不进山追击,部落里士气一天低过一天,犹非也很着急:“叔父,必须想想法子,否则汉人住在能熬得住,羌人就要先熬不住了。”

    杨玉蹲在燃着牛粪的火堆旁,半响才问道:“醍醐阿达有消息了么?”

    “有了,他派人来告知,说已劝服小月氏狼何部沿着浩门水南下。”

    醍醐阿达在浩门水之战后,就与犹非分开,说是去北边联络放他来西羌的狼姓小月氏五部,劝狼何南下配合羌人反汉,最起码要将湟北那三千支姓小月氏驱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