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阙_作者:七月新番(695)

2020-08-29 七月新番

    “征得多少人了?”眼看在天水已待了十天,任弘询问杨恽,身边有个文化人就是好啊,兵卒造册之类,统统都能交给他去做。

    杨恽虽然嘴皮子贱,能力还是有的,翻阅兵卒名册,每个人的名、籍都清清楚楚:“已近千骑。”

    不算太多,因为任弘要求高,征的都是自带马匹,家世清白的良家子,要求年满二十,高七尺以上,还得当场考试,着甲骑马跑十里地,按照大汉秋日都试的标准,五十步外射弩或射箭十二支能中一半者。

    天水郡人口不过二十万,任弘他们来此十日就募了近千骑,比例很高了,接下来还要去陇西、金城以及河西四郡,三千骑的指标怎么都能完成。

    到了下午,任弘和杨恽回了一趟营地和新募的天水骑士同吃,再到营前募兵大旗转悠时,却发现这里又来了几个应募之士,其中一个牵着马的少年郎,正站在张要离、辛庆忌等人面前急红了脸。

    张要离板着脸驱赶他:“你才十六岁,如何出征?”

    那少年一口边地口音,尚显稚嫩,眉毛很粗,不像是自然生长,反倒像画上去描粗的一样,乍一看有点滑稽。他背后背着个皮袋,里面放着数杆短矛,腰间挂着环首刀,所骑的马匹亦是良马,闻言不服,指着嘴上没毛却能当面试官的辛庆忌道:

    “那他几岁?看年龄与我差不多。”

    辛庆忌连十六都没呢,一时间有点尴尬。

    张要离忙道:“这是西安侯的亲卫郎官,不一样。军中只招傅籍者,不要少年郎,快回去罢。”

    营前的士卒也纷纷起哄让他回去再吃两年奶,少年却不愿,嚷嚷道:

    “既然不招少年,那西安侯为何要说‘少年锦带佩吴钩’呢?我乃北地郡郁郅县人,听了乡人在传这句话,心壮君侯之气,也想杀虏立功,但北地、安定皆无募兵,才跟着同乡骑士一同来此,传符文书齐全,凭什么赶我走。”

    他自觉有理,声音越来越大:“募兵文书里又说,宜募吏民有气力,能以死易生者。”

    “我乃良家子,家世清白,父亲战死于匈奴,我愿跟着西安侯,为他复仇杀虏,不畏死。至于气力……”

    少年左看右看,想要证明自己,最后只拿起地上一块镶旗杆的石头,足有六七斤重,举在肩膀上,一个箭步,猛地一推,将石头朝着空无一人的校场扔了出去!

    众人的目光随着那石头高高抛起又远远坠下,都倒吸了一口凉气,任弘目测了一下,好家伙,足有二十余步远!后世推铅球的世界纪录是多少来着?

    这北地郡少年的声音也在校场上回荡:

    “气力,我甘延寿有的是!”

    ……    甘延寿按照任弘亲兵的指引,走到五个帐篷围成一圈的队中时,这儿围坐的四五十人都在看着他。

    甘延寿出身北地郡良家子,虽然父亲在他还在襁褓中时便跟着李广利出征,战死在燕然山之役中,连尸体都没运回来,可家中富庶,教养还是不错的,主动朝年龄能做他爹的众人拱手:

    “北地郡郁郅县人,甘延寿!”

    帐内众人面面相觑,旋即大笑起来。

    “竟与我同名,我也叫延寿。”

    “差不多,我名延年。”

    “我名彭祖。”

    “我叫万年。”

    众人此起彼伏地认同义词近义词,倒不是任弘故意将他们凑一起,而是天水郡应募的近千名骑士里,起码有一百个是被父母希望长命的。

    仅次于此的则是广汉、充国之类爱国名,重名太寻常了。

    反而找了一圈都没有叫“十万”的,老孙父母取名真是清新脱俗。

    等甘延寿坐下时,按照套路,找茬的老**就来了,就是那个与他同名的“罗延寿”。

    “后生,乃公听人说,你方才在校场上,将十六七斤重的石头扔了近三十步远,被西安侯亲自称赞为‘绝于等伦’,破例让你应募?”

    有人拍拍甘延寿的胳膊,发现全是紧绷的肌肉,连忙将手缩了回去:“摸着确实挺壮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