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弘依然仰头看着,黄昏与汉军在东门外点燃的营火,将交河点缀得沧桑落没,无边的斜阳,倾斜在土墙上。这异域风情美不胜收,想必会成为许多汉军士卒一辈子无法忘怀的景象。
后世来此旅游时,任弘是很喜欢这座交河故城的,普通游客可能嫌晒,嫌全是黄土疙瘩没意思,可这种触手可及的历史废墟,他简直不要太爱。
在炎热的废墟里,闭上眼,仿佛有驼队穿城而过,人声喧嚷夹着骆铃,依然是热闹的街市,车如流水马如龙。
可睁开眼,豪华的宫阙已化为一片废墟,千年的悲欢离合,找不到一丝痕迹。
国内恐怕很难找到这样的地方了,难怪被人称为“东方庞贝”。
可任弘现在要做的,却是拔出剑,进攻它。
真是造孽啊,只希望能少些破坏,别让自己变成和匈奴人一样的文明毁灭者吧。
随着辛武贤一声令下,他的部下涌向东门,声音鼓噪喧天。
而任弘拿起鼓槌,最后一次问杨恽:“那些东西,发给众人练熟了么?”
“练了一天一夜,敢死之士们都用熟了。”
杨恽难得有些佩服,任弘明明和他一样,没来过交河,是如何在酒泉敦煌屯驻时,就悄无声息做了那么多准备的?连自己这个军司马都不知道,这莫非就是兵法所谓的“料敌于先”?
“果如道远所言,在这黄土塬上,几能飞檐走壁!”
……
车师的丁壮,都被吸引到辛武贤开始猛攻的东门去了,那边杀声震天,将平日里交河城旁清晰的虫儿尖鸣,草木沙沙全掩盖住。
一同被掩盖的,还有群摸黑顺着交河下未来得及清理的芦苇,低身前行的敢死之士。
带头的是身手矫捷的赵汉儿,其后是河西曲最精锐的三百士卒,天水曲的甘延寿等人,也在其中,来自北地的少年心跳得很快,不时仰头望着高高的交河城,似乎想永远记住这一幕。
他们在夜色和疑兵掩护下到了交河北面,紧紧贴着土塬壁,藏身于阴影之下,调整着呼吸和心跳,头顶十余丈,是车师人匆忙支援东门的脚步和呼喊。
若是在崖边巡逻的车师人警惕些,将大半身子伸出去,便能发现,这些汉军士卒将卷卷粗麻绳绕在一侧肩头,斜挎过胸,然后换上奇特的软鹿皮靴,靴子顶端有突出的铁尖刺。
而手里捏着的,赫然是一把把鹤嘴锄!
没有任何人说话,直到听到东门那边汉军士卒“必克交河”的口号此起彼伏,才立刻转过身,由赵汉儿和甘延寿带头,将鹤嘴锄深深钉进了常年被流水滋润,不是那么坚硬的天然黄色生土中。
他们今日,是攀登者!
…… 当鹤嘴锄深深钉入土崖中,而足下鹿皮靴的铁尖也契入土缝之中,靠一手两足交替拉拽着他的身体向上时,赵汉儿松了口气。
“稳了。”
他想起自己少时从北山烧了匈奴父亲的帐篷向南逃窜,翻过长城,逃到破虏燧,被那位姓赵的老燧长收留。
燧卒最经常要做的一件事,便是修补长城烽燧,最初时,汉人筑墙的方式在赵汉儿看来是极其新鲜的,在匈奴虽也偶尔堆土建墙,但绝不会像汉人这般,在版筑中加入芦苇、麦秆等物,然后用大杵一点点夯实。
讲究点的障城外墙,生土甚至要蒸过,拌入米浆,直到干后硬得像石头,锄头使劲凿上去只会震得双手发麻。
而不像现在,如砍瓜切菜,用点力气就凿进去了。
这便是真正的夯土墙,与这松软土崖的区别。车师人找到了交河这处得天独厚的河心岛屿,以天然的岛屿土台为墙,得以百年不失。但今日,终究要为他们的讨巧付出了代价。
但让赵汉儿哭笑不得,任弘选他作为敢死队领头的理由,竟然是……
“你少时连长城都翻过去了,何况这区区交河?”
这能一样么?河西长城矮的地方不过丈余,防马不防人,可这交河的土崖,足有十五六丈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