倒是先贤掸心中一惊,但算了算蒲类海到日逐王庭的距离,便又安心了。
“中间还隔着车师、焉耆,汉军想袭我部众,也不容易。”
同时先贤掸又念叨起一个人来:“多亏了醍醐阿达为右部使者,骗得西羌反汉,让胡得以在春天时进攻乌孙,夺取车延、恶师之地。”
还得感谢死得正是时候的汉朝皇帝,导致汉军现在才出塞。
只可惜西羌被汉军平定后,先贤掸就再也没听说过醍醐阿达的消息了。
如今,灭亡乌孙,对大单于、右贤王、先贤掸都有利,三方遂达成一致:
“不必搭理汉军,八万骑继续向南,向热海进发!一举击灭乌孙!”
……
而与此同时,热海之畔的乌孙冬牧场中,乌孙国的翕侯、大将们齐齐朝连吃败仗后忧心忡忡,终日沉溺于杯中美酒浇愁的肥王翁归靡请命:
“乌孙已失去伊列谷地,失去七河夷播海,热海不能再失,还请昆弥交出汉公主,以使匈奴退兵!”
……
PS:后面情节要捋捋,今天只有一章。 热海(吉尔吉斯斯坦伊塞克湖)周千余里,东西广,南北狭。四面负山,纵流交凑,惊波汩淴。龙鱼杂处,灵怪间起,乌孙人来到此处后,以之为神,祷以祈福,水族虽多,莫敢渔捕。
乌孙人还相信,全年不冰的热海之水,有一种魔力,可以治愈伤口,让濒死的人复苏。
这种传说今日被证明是不管用的,在乌孙本部放弃伊列水后,很多人受了伤,却撑到了赤谷城,挣扎着来到热海,褪去衣服露出腐烂的伤口,缓缓走入热海,任由洪涛浩汗拍打身体,疼得龇牙咧嘴,又喝下那些色带青黑,味兼咸苦的水,以求伤愈。
他们中的许多人,再也没从水里站起来。
除了伤痛带来的哀嚎,失去牧场牛羊亲属的苦痛让乌孙人对着热海大哭,他们眼泪似乎让热海的水苦咸了几分,但也有几位身穿汉式衣裳的人拄着杖,背着药囊,行走在牧民中间,试图用自制的草药,诊治那些轻伤的人。
这是解忧公主身边的医者,最初随细君来到乌孙,三十年过去了,他们从年轻的小医工变成了头发花白的乌孙御医。保住了解忧公主几位子女未有夭折,可谓奇迹,平日也受公主之命,救治贵族、平民,颇受乌孙人尊敬。
可今日,败亡的情绪撕开了平日里的温情脉脉,乌孙人对医者们没了好脸嘴,幽怨地看着他们,甚至有个小翕侯站出来大声唾骂:
“是汉人将战争带给了乌孙!”
一直嫉恨这些医者的乌孙胡巫也加入了指责的行列:
“全因汉人筑起的木头城,热海才失去了治愈伤病的神力。”
医者们是被胡巫和翕侯带着牧民们赶离热海的,他们颇为委屈,公主的第三子大乐也义愤填膺,觉得乌孙人忘恩负义。
正在巡视宫室武库的解忧公主却没有感到意外,这世上事,其实一点不新鲜。
解忧心中暗道:“吴楚反叛大汉前,晁错大夫是长安人敬仰的卿士,是孝景皇帝的夫子。吴楚反叛后,他却成了引发战争的罪魁祸首,孝景将他朝服骗斩于市,长安人也无不拍手称快,因为诛晁错,是吴楚反叛的借口,杀了他,七国就能退兵了。”
和平时,解忧常效仿细君公主,置酒饮食,以币、帛赐王左右贵人,对热海边的牧民,也会分他们一些汉人种的粮食蔬果,没少得到感激,他们那时是真心认可,觉得她是乌孙唯一夫人的。
但这一点不耽误,同样是这批人,在乌孙遭到灭顶之灾时,将一切过错就归咎于解忧,那些胡巫、贵人日夜游说肥王,希望将解忧交给匈奴,换取和平。
自私而又健忘,汉人、乌孙人、月氏人,谁不是如此?
解忧公主不打算做任何解释:
“事已至此,多说无益,能救乌孙的,能帮上我的,只有大汉了。”
“而若在汉军抵达之前,乌孙便无法挡住匈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