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梁内忧外患频发,国土倒是很大,不过周围虎视眈眈的诸国太多,这也是为何宁王一直镇守大同,一步步敢动的原因。
北方的鞑靼和瓦刺四处侵扰,尤其是在大同此地,每年初冬或者入秋都会来犯。
大梁国的兵力,数量上不少,可兵将的体态都非常瘦弱矮小。
从苏将军那些侍从身上就可以看出来,瘦小枯干,身高到一米七的就是大个儿,就像薛老大这种简直是另类。
南边还有交趾、吕宋、暹罗、安南、缅甸,虽然都是藩国却没有一个安分的,总是找出各种各样样的事儿。
至于大梁国内,云南贵州总是有部族冲突,大军多次派出剿灭却无功而返,来来回回拉锯战已经持续数年。
还有西南的几个教派,也是经常到处宣教,镇压多次,这些人都隐藏起来,只是偶有小规模的活动,或者扇动农民造反,越是镇压,越是百姓受苦。
很多地方,对官府真的是怨声载道,朝廷动荡,整个大梁国一片疮痍,唯有山东、山西、河北、京城等地还算安稳,不过这天灾又频发。
周恒回忆起地方志中的相应记载,天气的各种变化,似乎有些小冰河期的迹象,仔细想来,这里真的和大明极为相似。
如此内忧外患的国家,各个地方官员,中饱私囊,贪赃枉法的比比皆是。
朝廷赈灾银两粮草,大多都被这些人贪墨,刘仁礼之所以被绑架诬陷,只因他是个异类,不与这些人同流合污。
可真的要治理这就难了,张辅龄即便是大理寺少卿,能做的却不多。
朝廷一定是求稳的,总不至于将山东布政司的人全部团灭吧。
不改变根本的问题,处置一两个官员,进行杀鸡骇猴,不过是扬汤止沸的作用,全无功效。
周恒微微叹息一声,认真地看向刘仁礼。
“你一人想要推行赈灾的事宜,这是不可能的,从银钱在户部发放开始,一步步需要经过多少人的手,如若有十万两的银钱下拨,到了山东布政司能剩下多少?到达各个县郡所剩几何?你一个县的所有花销数额,就赶上一个州府,给你千八百两能解决问题吗?解决不了你还是要闹对吧?那这些人就是要防止你的行径上达天庭,所以你去济南府不会见到任何一个人,因为你挡了人家的财路。” 刘仁礼盯着周恒,嘴唇有些颤抖,不是因为疼痛,而是有些激动。
他抓着床边的扶手,将身子微微侧起,不自觉地声音高了几度。
“如此天灾,作为大梁的子民,作为一个饱读诗书之人,我不能眼睁睁看着这些百姓流离失所,身患鼠疫得不到医治,即便知晓这个结果我还是会如此做。”
周恒看着刘仁礼,微微摇头,这人过于耿直了,兵强则灭,木强则折,这货空有一身的浩然正气,脑子有些不转圈,看来没别的办法,只能盘他。
“峣峣易缺之人,有几个得以善终?如若大哥想要以身证道,那今日当我这席话没有说过,我希望大哥是那个可以改变规则的人,努力成为可以制定规则之人,哪怕是一个更高级别的执行者,你今日都不会被如此对待。”
刘仁礼抬起头,一脸不解地看向周恒,周恒拍拍他的肩膀,盯着刘仁礼的眼睛,接着说道:
“试想一下,如若你是刘铭顺,管辖泰州府,下有四个县,那么这四个县,是否就可以按照大哥的意愿,去执行赈灾事宜?”
刘仁礼顿了顿,缓缓抬起眼眸,看着周恒,虽然不想承认,不过还是点点头。
“下方虽有不满,想来也会去执行,毕竟这是圣上旨意。”
周恒打了一个响指,眯起眼睛看向刘仁礼。
“这刘铭顺只是一个知州,泰州所辖也是最少的一个州府,山东布政使司下辖六府十五州八十九个县,济南府、东昌府、兖州府、青州府、登州府、莱州府。如若成为这六府之一的知府呢?你将改变多少州多少县?多少人将受益,大哥可曾细想过?”
刘仁礼瞪大了眼睛,嘴巴微微张开,一副难以置信的表情盯着周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