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着,脚步没停,几人跟着老汉来到村中,刘仁礼知道这老伯也是随耳听到,并未对此上心。
几个半大的孩子,在村口跟着奔跑,见到如此样式的马车,觉得有些稀奇,那老汉脸上觉得有光,客气地引着刘仁礼几人回了家。
一进门刘仁礼扫了一圈,这老汉家只能用家徒四壁来形容,东厢房似乎一半用来住,一半用来堆砌杂物,一个和秀儿差不多年纪的姑娘见有人来了,赶紧钻进屋。
西厢门上插着,挑帘进入正屋,只是有张圆桌和几把椅子,上头都掉了漆,完全看不到原本的颜色,刘仁礼也没嫌弃脏,赶紧坐下。
老汉去后屋交代了一番。
不多时老妇人将家中稍好的吃食都端上来了,不过是一些饼子酱菜和一些生葱萝卜,当然还有那一包肉干摆放在正中。
刘仁礼让周易安取了车上的一壶酒,老汉见了更是喜笑颜开,一杯酒下肚,脸就红了。
将村中人租种的情况逐一说了,张主簿侧对着几人,在小本子上快速记录这,如此了解比之前的暗访速度快了许多。
酒食过半,陈老汉的儿子回来了,见到家中有人,也是觉得惊奇,不过闻到酒香,有些坐不住了,刘仁礼也没有在意这些,给他也倒了一盏。
三杯下肚脸色涨红,瞬间打开了话匣子。
“你们虽然穿着普通,不过手上没有茧子,言谈举止就不像是粗人,定是官府派你们过来调查啥的吧?”
刘仁礼一怔,没想到这小子竟然能想这么多,不过未等刘仁礼多说,他晃悠着脑袋,接着说道:
“有啥想知道的,你直接问便是了,我爹娘生了六个孩子,我是老四,我妹是老六,除了我们俩那四个都死了,这几十亩地,怎么能养活这么多人,不瞒你们,我平时就干点儿这个。我爹是不知晓,如若你们是来抓我的,别惊动他就行。”
说着陈老四比划了两个手指夹起的动作,刘仁礼瞥了一眼周易安,显然周易安看懂了,朝着刘仁礼用口型说了一个字。
“偷”。
刘仁礼瞬间恍悟,看来这个陈老四觉得他们是抓他归案的,此刻也没想着挣扎,毕竟他们对陈老汉还算客气,所以借着酒劲儿实话说了出来。
刘仁礼看看陈老四,微微摇头。
“不是抓你的,只是路遇陈老伯聊的很投缘,我们送他一些肉干,老伯过意不去,想请我们回家喝一盏热茶而已。”
陈老四一怔,顿时咧嘴笑了起来,扶着晕乎乎的陈老伯,将人送到里屋,这才再度回来,一抹嘴凑近刘仁礼。
“看着你们没有买卖人的样子,所以我想多了,不过你们要查什么,可以跟我说,或许我能知晓一二。”
刘仁礼也没客气,端起酒壶给陈老四倒上,随即也给自己斟上一盏,举杯送到唇边,看向陈老四。
“没啥调查的,就是想要看看这通州的农耕,如若好的话,明年就派人过来收粮,不过走一圈却发现这里去年遭受雪灾,播种过于晚了,今年又突然降温,麦子都冻死大片,收成都不够口粮的。”
陈老四叹息一声,“天灾年年都有,我在县城,听闻皇帝老子每年都给受灾的地区拨款,或是减免税负,可我们这些佃户却无法得到惠及,村里很多人要么去京城某个活计,要么卖儿卖女。”
说到这里,陈老四朝着地上啐了一口,脸上露出鄙夷之色。
“如若说起来,我爹口中那张大善人才最不是东西,平时装作大善人,对佃户好像很照顾,其实最是黑心,那些赈灾拨付的粮款,都被他们跟县令瓜分了,平日还勾搭有妇之夫,一起合谋害死妇人之夫,想想都觉得不耻。”
刘仁礼眯起眼,将酒盏放下,凑近陈老四,一脸疑惑地问道:
“你怎么知道这些,莫非你见过那张大善人?”
陈老四点点头,从身上摸摸索索掏出来一个布包,小心地打开,里面是一个玉坠子,看成色就知道,这玉坠子绝对不是凡品。
“瞧见没,这就是张大善人香囊上的玉坠子,眼看着过年了,家中无米下锅,十月二十日,我去武清县想要搞点儿吃食,顺着肉味儿,我摸到一户宅院,刚装了些米粮就听到后墙有声音,我就赶紧躲到后院一个屋内。谁成想随着门响钻进来一个人,我借着烛光一看,这人竟是张大善人,当时我就愣住了,那张大善人进屋就抱住妇人一番亲昵,二人在东屋一顿唠叨,我这才知晓关于去年雪灾曾经对通州拨付了赈灾银子,可咱哪见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