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富家子_作者:星辰玖(164)

2020-09-01 星辰玖

    万事万物之理?

    物理!

    物理这名词难道就是这么来的吗?

    他还真不知道这“物理”一词是不是王宣发明的,不过,这物理一词却再次触动了他的神经。

    他可不光学过物理,他还学过化学呢。

    而且,他脑海里可不光装着这个时代的东西,后世几乎所有的东西,他脑海里都有,天上飞的,地上开的,什么都有,什么汽车、火车、坦克、飞机、大炮、火箭等等,他都见过。

    他虽然不知道这些东西具体怎么造出来的,但是,他知道成品是什么样子的啊!

    这就是一个巨大的优势!

    这个时代其实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工业基础,只是因为种种原因,没有发展起来而已。

    他后世见过的东西,不说马上造出来,也不说全造出来,只要十年甚至几十年能造出一样来,那都不得了啊!

    如果自己大力推动,并指明方向,大明的工业岂不是一飞冲天!

    怎么指明方向呢?

    很简单啊,写书啊!

    自己只要结合后世的实物和这个时代的工业基础写出一些大致的发展方向,自然有像王宣这样的人花大把的时间和精力去研究,到时候,大明的工业想不领先世界都难啊!

    想着想着,他又如同陷入了魔怔一般,浑身颤抖起来。

    王宣一看杨聪这样子,不由露出担忧之色,这小子,不会真有病吧?

    当然,他不是认为杨聪脑子有病,而是认为杨聪身体有病,杨聪这样子很像有羊癫疯之症!

    他忍不住关切道:“清风,你到底怎么了,是不是哪里不舒服啊?”

    杨聪闻言,连忙摇头道:“没有,没有,我好着呢,要不,这些书就叫格物致知之理吧,不过,我感觉,这样写有点乱,不若我们合计一下,写个全面的格物致知之理出来,怎么样?”

    王宣闻言,不由一愣,全面的格物致知之理,是什么意思呢?    这些书写得有点乱,这是事实,因为王宣并不是什么专门做学问的博学鸿儒,他没有那么多时间去钻研,也没有那么多书籍去参考。

    杨聪这意思,很像是在婉拒他出书的请求,什么写得有点乱,什么我们合计一下,那都是屁话,杨聪的意思总归就是这书还是不要刊印了,至少王宣是这么认为的。

    他不由满脸落寞的摇头叹息道:“唉,这个老夫清楚,老夫就是个匠户,比不得那些大儒,哪能写出什么传世巨著来。老夫也就是想将泉州府乃至周围各州府的匠户技艺记录下来,并探索一下怎么让这些技艺更加精湛,至于全面什么的,老夫的确没考虑到,让你见笑了。”

    这话听着就有点让人绝望的感觉,但是,杨聪关注到的却不是话里的绝望,而是其他的东西。

    他竟然饶有兴致的问道:“噢,先生,您是匠户出身吗?”

    王宣自渐形秽道:“是啊,老夫原本就是铁匠出身,只是考上功名之后,免了这劳役之苦,又娶了个农户之女,家里有了几分薄田,勉强能糊口了,这才无聊的到处找人请教,想写点东西出来。”

    他这话说的是比较轻松,其实他本身的境遇远没有这么轻松。

    他是匠户出身没错,不过,他也曾是个才华横溢的年轻才俊,要不然也不会被蔡清这样的理学大师看上,收为门生。

    只可惜,他在县试、府试和院试大放异彩之后,乡试却是折戟而归,从那以后,他便沉寂了下来,再也没去参加过乡试了。

    当然,他乡试折戟并不是因为出身不好,这时候的科举还算是比较公平的,大多数时候都只看你的学问,不看你的出身。

    他乡试之所以没过,主要还是钱闹的。

    因为没钱买马,他只能徒步去金陵,泉州距离南京足有两千多里,他足足走了将近两个月,这其中的艰辛可想而知。

    因为没钱,他只能风餐露宿,途中他甚至都没吃过几顿饱饭,他赶到金陵的时候整个人都已经虚弱不堪了,乡试九天,他能坚持下来不晕倒就算不错了,哪还能考出什么成绩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