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有各种乡试和会试精选文章集注,他也读了不少,反正他又不缺钱,四两、五两,甚至十两一本对他来说都不算什么,可劲买就对了。
当然,他们也不是成天研读《四书章句集注》,闲暇的时候,他们也会一起聊一聊格物致知之理,慢慢的,这格物致知之理到底应该有哪些内容,他们也有了一定的脉络。
很多内容,杨聪甚至都定下了书目,也想好了方向,只是暂时没时间去写而已。
比如《格物致知之理·天文篇》,他准备系统讲述一下太阳、月球、地球和几大行星自转和公转的规律,他已经了解过了,这些对于这个时代的人来说一点都不超前,特别王宣他们这些研究易理的,甚至已经推衍出一些轮廓了,只是没有具体的方向而已。
比如《格物致知之理·地理篇》,他准备详细描述一下世界各国的近况,让大明的读书人都好好清醒清醒,不要再夜郎自大了。
又比如《格物致知之理·风雨雷电篇》,他准备引入气候变化和季节变化等常识,让人真正研究透天气变化的原因。
这些还不是重点,他准备将重点放在《格物致知之理·五行篇》和《格物致知之理·器械篇》,这两篇才是大明发展的关键所在。
比如,他准备在《五行篇》的《金属卷》中根据现有的铜合金的原理,引出铁合金,也就是钢的概念,并大致描述一下他所了解的炼钢技术,让读了书的匠户想办法把各种钢材冶炼出来。
比如,他准备在《五行篇》的《土石卷》中根据砖瓦和陶瓷烧制的技术,引出玻璃和水泥的烧制方法,让读了书的匠户想办法把玻璃和水泥这两种最常用的材料烧制出来。
又比如,他准备在《格物致知之理·器械篇》中根据水车、水磨等现有的器械,引导蒸汽动力的概念,教导自己的学生去尝试研制蒸汽机织机、蒸汽机床、蒸汽轮船,甚至是蒸汽动力火车,同时在此基础上研制更先进的火枪、火炮。
总之,他要将《格物致知之理》编成一本引领大明发展的百科全书,同时帮助那些有才华的匠户和军户通过科举进入仕途,然后带领他们研制各种先进的器械和武器,让大明发展成当今世界最先进的国家。
当然,这些需要很多很多的时间,而这会儿他正面临着乡试和会试的考验,根本就没空去编写这些东西,他只能先和王宣、俞大猷一起研读《四书章句集注》,等过了乡试、会试和殿试这几关再说。 光阴似箭,日月如梭,转眼间,又是一个多月过去了。
杨聪这段时间不是陪着王宣和俞大猷研读《四书章句集注》,又或讨论《格物致知之理》,就是跑去请教刘守良和徐阶,日子过得倒是颇为平静。
不过,平静的日子很快就被打破了,这天下午,他正和王宣、俞大猷一起研读《四书章句集注》呢,徐阶竟然亲自从府城跑过来找他了!
杨聪收到护院的通报,连忙带着王宣和俞大猷往杨府大门口赶去。
徐阶这会儿正站在大门外的牌楼下欣赏自己手书的对联呢,他满脸微笑,频频点头,心情貌似相当不错。
杨聪跑出来一看徐阶那模样,心里总算是踏实了,还好,还好,这表情,绝对不是出了什么坏事。
他疾步上前拱手道:“子升兄大驾光临,有失远迎,抱歉,抱歉。”
徐阶见状,上前拍了拍他的肩膀,大笑道:“清风贤弟,这就见外了啊,走,我们去里面说话。”
这热乎劲,每每都让杨聪心中有些莫名其妙,他这会儿虽然隐隐有点明白徐阶是想利用自己对付海商豪门,但是,他还是有点不能理解徐阶为什么要跟他如此热乎,自己就算高中进士又怎么样,人家可是未来的内阁首辅,一个小小的进士在他眼里算个屁啊。
这家伙,着实让人看不透啊。
杨聪心中暗自感叹一声,表面上却是热情的把着徐阶的胳膊,将徐阶迎进自己的主宅大堂,又命人上了香茗,这才好奇道:“子升兄不辞辛劳从府城赶过来,是不是有什么大事啊?”
徐阶满脸笑意的点头道:“是啊,是有大事,而且还是大好事,清风贤弟,你猜,是什么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