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富家子_作者:星辰玖(242)

2020-09-01 星辰玖

    嘉靖一听陆灵儿显摆,立马让陆灵儿传话给杨聪,也给他整套试试,这一试,果然舒服的不行了,嘉靖高兴的,直呼杨聪是天才。

    嘉靖这一夸,陆松夫妇自然更高兴了,皇上都夸杨聪是天才,这女婿还有什么说的。

    时光飞逝,一转眼,年节就过去了。

    这个年节可以说是杨聪来到明朝以后过的最开心的一个年节了,因为有陆灵儿陪着他,还有俞大猷、薛南塘等好友相伴,大家一起吃饭喝酒聊天,热闹的很。

    以前在惠安过年的时候可没这么热闹,因为他父母一直在边镇、盐场和湖广等地打理盐业生意,根本就没时间回来,他也没什么兄弟姐妹,他爷爷杨荣也不可能老陪着他,他一个人不知道有多孤单,哪像这次,佳人相伴,好友成堆。

    可惜,欢乐的日子总是短暂的,年节一过差不多就是一月底了,会试就在二月初,杨聪不得不收拾心情准备会试了。

    这会儿再研读什么《四书章句集注》自然是来不及了,也就看看乡试和会试精选文章集注,再做练习一下做文,以保持水平,同时准备好御寒的衣物。

    会试除开文章不论,最难过的一关应该就是严寒了,因为京城二月份气温还是很低,特别是晚上,更是冷得出奇。

    杨聪已经问过了,二月初,在京城,晚上放桶水放外面,第二天早上就是一桶冰!

    结冰这么严重,用后世的说法,那起码是零下五六度啊!

    号舍那可是没门的,也没有被子什么的,零下五六度,寒风对着吹,就算下面有炭火,那也扛不住啊,所以,御寒的衣物是最重要的。

    杨聪也早已了解过了,这年头,最耐寒的就是裘皮大衣,也就是整张整张的兽皮连毛一起鞣制过后制成的衣服。

    这种衣服一般是兽毛往里缝制而成,外面再加上一层上等的绒布,在衣领处还有兽毛露出,既耐寒又美观。

    不过,这种裘皮大衣售价可不便宜,一般的都要几两银子一件,贵的几十两都有,一般人能买得起一件差的就算不错了。

    杨聪倒是不在乎这点钱,他不但自己买了,俞大猷、胡宗宪等人,甚至包括陆松夫妇和陆炳兄妹,他每人都送了一件,都是顶好的羊裘,而且还带靴子和帽子的那种。

    这御寒的衣物准备好,会试也差不多开始了,会试的人倒没乡试那么多,因为参加会试的基本都是举人,再加一些国子监的贡生,大明全境能有个上万举人就不错了,国子监的贡生最多也就几百个,而且这些人大半都不会参加会试,所以,每次会试一般都只有五六千人参加,最后录取大约三百人,正好二十比一左右的录取率。

    至于会试的题目就不用多说了,跟乡试基本差不多,也就是议、论、策,考试流程也差不多,议、论、策分开考,每科三天,总共九天。

    这会试过程中,杨聪唯一的感觉还是冷,那家伙,对着寒风写字,手指头都冻得硬邦邦的,着实有点难受,好在有李十二的照顾,晚上炭火还比较的足,再加上他穿的衣服够厚,晚上倒没想象中的那么难熬。

    总体来说,会试还是比较顺利的,杨聪发挥的也比较正常,如果不出意外的话,他通过会试肯定是没什么问题的。

    但是,他又遇到了跟乡试差不多的问题,那就是主考官的问题。

    因为会试的主考官是夏言,跟严嵩一伙的,而且,这次副主考里面还没有阳明一脉的大佬,他想请人帮忙都找不到熟人。

    夏言会不会徇私舞弊把他给刷下去呢?    夏言,字公瑾,江西贵溪人,正德十二年丁丑科进士,位列三甲第三名,初授行人,后进兵科给事中。

    他这履历并没有什么出奇之处,比起严嵩来都差的远了,严嵩可是弘治十八年乙丑科进士,步入仕途比他足足早了十二年,而且严嵩是二甲第二名,还选上了庶吉士,进了翰林院,是妥妥的“储相”。

    按理来说,严嵩的职位肯定要超过夏言,因为不论学识和资历严嵩都比夏言强,但是,这事偏偏就这么怪,这会儿严嵩还在南都金陵当礼部尚书呢,而夏言却已经成为内阁首辅的热门人选,这又是怎么回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