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盘扎好,李建江和李建林兄弟便带着几辆盖着篷布的马车,跟在杨林的后面,向远处一个大宅院缓缓行去。
这宅院是管理盐场的官员办公和住宿的场所,杨林都来了不少回了倒是轻车熟路。
不久,众人便来到了宅院大门外,杨林给看门的衙役塞了个银锭子,很快,里面便传来一阵大笑:“哎呀,是杨林老弟来了啊,有失远迎,抱歉抱歉。”
一个满脸肥膘的中年官员快步从里面走去来,貌似很亲切的样子。
这位就是管理盐场的吏目潘年,也就是个九品芝麻官,不过却是个相当肥的肥差。
杨林也装出一副亲切的样子,大笑道:“潘大人,好久不见啊,想煞小弟了。”
两人寒暄了一阵,这什么潘大人便领着杨林一行人进了大院。
紧接着,便有一帮衙役上来接管马车,这些人甚至问都不问,抢过马车的缰绳就要往里拉。
这个时候,李建江和李建林兄弟有点紧张了,因为马车上是银子啊,足足四万两银子,就这么给人家吗,难道不用点个数什么的吗?
他们不由满脸紧张的看向杨林,杨林却是没事人一般,微笑着朝他们摇了摇头,随即便跟着潘年往旁边的书房走去。
这孝敬银子是规矩,而且这些银子也不是全孝敬给这什么潘大人的,潘年只是经下手,大部分银子他都要上缴的。
这规矩也延续了几十年了,前来拉盐的盐商都清楚,也没人敢少一文钱,所以,潘年压根就没点数,直接就命人搬去了内院。
潘年将杨林引进书房,客气的招待了一番,这才亲切的道:“杨林老弟,听说令郎高中状元,这下你可有清福享了,恭喜,恭喜啊。”
杨林连忙拱手谦虚道:“都是皇上恩典,都是皇上恩典。”
他以为潘年是真心恭喜他呢,却不曾想,潘年低头的时候,眼神却变得复杂无比,貌似有点惶恐,貌似有点担忧,甚至还带着一丝绝望与疯狂。 杨林根本就没发现潘年复杂的神情,他跟潘年寒暄了一阵之后便小心的问道:“潘大人,小弟什么时候可以来拉盐啊?”
这冬天都来了,年节也快了,他很想快点把盐支出来,运到湖广那边,交给那边的掌柜贩卖,然后他便可以回家过年了。
他已经好久没回家过年了,自己的儿子都长大了,中状元了,甚至成亲了,他这个做父亲的却没有尽到一点责任,他感觉相当的内疚,所以,他想着,怎么滴今年也要回京城的家,跟儿子还有儿媳过个热热闹闹的团圆年。
潘年并没有回答他的问题,反而问道:“四千盐引你都带来了吗?”
杨林连忙点头道:“都带来了,都带来了。”
这四千张盐引可不是一点点,好大一箱子呢,他自然不可能带在身边,只有开始兑换的时候他才会拿过来。
潘年貌似犹豫了一下,随即点头道:“那行,我这就派人去汇报提举大人,你先等两天,休息一下,等提举大人准了,我自会派人去通知你。”
杨林并没有察觉什么不妥,因为往年都这样,潘年得先把银子交上去才能放盐,这也是规矩。
他又跟潘年寒暄了一阵,随即便带着李建江、李建林兄弟等回扎营地去了。
没想到,都过了三四天了,潘年竟然还没派人通知他去拉盐。
这就有点不正常了,一般都是三天左右便能拉盐了,这次为什么拖这么久呢?
他忍不住又去拜会了潘年一番,潘年也没说什么,只是告诉他提举大人还没发话,请他耐心的等一等。
这一等又是三四天时间过去了,潘年还是没有来通知他拉盐,这下杨林真坐不住了,这样拖下去,他怕是不能回京城陪儿子过年了。
他忍不住带着李建江和李建林兄弟又来到了潘年居住的大院。
潘年还是一如既往的热情,不但跑到大门口迎接,还拉着他一个劲的寒暄,热情的不得了。
不过,杨林一问道兑换食盐的问题,他却是支支吾吾,顾左右而言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