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富家子_作者:星辰玖(365)

2020-09-01 星辰玖

    这严嵩,不错啊,如此忠心,不像其他朝堂官员,满口仁义道德,还时不时上谏,说什么这个不能干,那个不能干。

    这大明到底是谁的,朕需要听你们的吗!

    他深深的看了严嵩一眼,脑海里已经有了些想法。

    王栋拿下两淮都转运盐使司都转运使一职,阳明一脉自然是一片欣喜,这下好了,拿下了两淮盐政,要整治盐政贪腐就更方便了,只要把盐政贪腐解决了,这盐价就能降下来,老百姓的负担就能减轻不少,这简直是利国利民的大好事啊!

    不得不说,这些文官,迂腐也罢,固执也罢,有时候他们的确是想干点利国利民的大好事,当然,他们也不全是为国为民,或许,他们还想求点名。

    不管怎么说,这王栋拿下两淮都转运盐使司都转运使的确是件大好事,的确值得庆贺一番。

    不过,他们还没高兴几天,嘉靖突然一盆冷水泼下来,泼的他们心里哇凉哇凉的。

    嘉靖竟然下旨,迁严嵩为吏部尚书,迁张邦奇为礼部尚书,将两个人的职位对调了一下!

    这一下,阳明一脉,包括杨聪都懵逼了。

    他们这会儿才明白,自己这边完全上了严嵩的套了,原来,严嵩并不是为了两淮都转运盐使司都转运使一职,而是为了吏部尚书之位。

    严嵩这家伙,着实厉害啊!    历史上的封建王朝都存在一个怪现象,几乎所有大臣都知道,拍皇帝马屁,把皇帝哄好了,肯定有前途,但是,真正能拉下脸去拍皇帝马屁的却不多。

    明朝这个现象尤其严重,文官不但不喜欢拍皇帝的马屁,还喜欢对皇帝指手画脚,说什么这个不可,那个不行,好像皇帝都得听他们的一般。

    实话实说,真正敢于去跟皇帝将道理的人,他们的道理基本上都是对的,但是,他们忽略了一个很重要的问题,那就是皇帝爱不爱听你讲道理。

    嘉靖朝的文臣大多都忽略了这个问题,大家都觉着皇上顾道长生不对,当以国事为重,殊不知嘉靖就想顾道长生,你讲的再有道理,在他眼里都是个屁。

    很多人都因为这个吃了大亏,但是,朝臣们还是不依不饶,不停劝谏,希望嘉靖能“改邪归正”,唯有严嵩,不但不劝谏嘉靖以国事为重,反而不断进献青词,“鼓励”嘉靖修炼。

    谁聪明谁蠢,显而易见,严嵩正是凭借这个获取了嘉靖的信任,而很多人却因为劝谏嘉靖,成了刀下冤魂。

    有时候严嵩心里真的很想笑,你们这些傻叉,看老夫怎么玩!

    他使劲鼓励嘉靖修炼当然不是为了什么“一人得道鸡犬升天”,这话也就嘉靖能信,他自己都不信。

    他的目标很明确,那就是掌控朝堂大权。

    这次,他正是利用嘉靖的信任,玩了招声东击西之计。

    他之所以让王化出手去为难杨林就是想逼的阳明一脉出手收拾王化,当所有人都以为他的目标是两淮盐政时,他却出人意料的推出了一个毫无竞争力的江启臣,当所有人都不明所以的时候,他却跑嘉靖跟前,利用夏言的嘴批判阳明一脉去了。

    结果,嘉靖也上套了,在他的暗示下,嘉靖开始思考了。

    阳明一脉以权谋私,夏言张狂不知收敛,怎么办呢?

    这个时候嘉靖自然而然的就想到了用严嵩,不为别的,就因为严嵩赞成他修炼,知音难觅,好不容易冒出这么个“贴心人”,他自然要好好任用,所以,他把吏部尚书之位给了严嵩。

    这吏部尚书之位多重要,谁都知道,因为所有官员名义上都是归吏部管的,只要掌控了吏部,任人唯亲,网络党羽,简单的很。

    严嵩这一招着实让阳明一脉措手不及,任谁都没想到,这张邦奇在吏部尚书的位置上才待了短短几个月就被严嵩给取代了。

    还好,在杨聪的谋划下,阳明一脉该升官的差不多都升完了,朝堂之中能拉拢的官员也拉拢的差不多了,这会儿吏部尚书之位被夺对阳明一脉的影响倒不是很大,现在,唯一要担心的就是严嵩会利用手中的职权疯狂的拉拢朝臣,扩充党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