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么,怎么培养杨聪去对付鞑子呢?
直接将杨聪擢升为兵部尚书又或是总督、巡抚什么的肯定是不现实的,他虽然喜欢用火箭般的速度提拔他看重的人才,但是,提拔也是有前提的,那就是成绩。
嘉靖这个人就是这样,只要他觉得你有才能,那你的机会就来了,但是要获得提拔,还是得做出成绩来,没有一点成绩,他是不可能胡乱提拔的。
杨聪这会儿也算是做出了一点成绩了,至少这《格物致知之理》编撰的就很不错,如果真的能编成一套类似于《永乐大典》的传世巨著,他也会因此为后人所颂扬。
这点成绩,应该怎么提拔呢?
这个时候,他想到了《永乐大典》的主编解缙,解缙在编撰《永乐大典》之前好像只是个从九品的翰林院侍诏而已,后面他编撰《永乐大典》,取的了一定的成绩,很快就被擢升为翰林院侍读学士。
这会儿杨聪已经是从六品的翰林院修撰了,编撰《格物致知之理》也出了一定的成绩,擢升为从五品的翰林院侍读学士应该是没问题的,还有,他还想培养杨聪去对付鞑子,翰林院官员是不可能调去收拾鞑子的,一般调去对付鞑子的都是都察院御史、右佥都御史又或者兵部郎中,兵部侍郎,这会儿杨聪的品级还不够兼任都察院右佥都御史,挂个御史,去某个边镇巡按还差不多。
想到这里,嘉靖突然又问道:“清风,你可敢去边镇指挥大军与鞑子作战。”
晕死,这个问题,杨聪还真没想过。
不是他没这个胆,主要他的官衔跟指挥大军作战实在是扯不上什么关系,翰林院修撰怎么可能去指挥大军作战!
嘉靖这么一问,他心里顿时激动起来,这位皇上,那可是出了名的任性,提拔官员那就跟神经病一样,只要入了他的法眼,他什么官都敢给人升!
指挥大军跟鞑子作战,好啊,只要你敢给我升官,我就敢去!
其实,文官指挥大军作战并没有多少危险,除非实力特别悬殊,被人围的走投无路,一般文官是不大可能战死的,而且,亲临现场还能实验一下兵法的可行性和火药武器的威力,对兵法的成型和火药武器的改进都有莫大的好处,还有,获取军功可是升官的捷径,只要打出点成绩来,那官职还不是蹭蹭的往上升。
去就去,谁怕谁啊,在热武器面前,鞑子骑兵就是盘菜。
想到这里,他毫不犹豫的道:“微臣也想为国出力,奈何微臣这职位实在不合适指挥大军作战啊。”
嘉靖欣慰的点头道:“只要你有这个心就行,朕可以给你挂个都察院御史,去边镇巡按,先不说六个边镇,一个边镇的大军你还是有权指挥的。怎么样,你觉得去哪个边镇最好。”
这家伙,还真敢给胡乱给人升官啊!
杨聪仔细想了想,随即激动的道:“皇上,要不就宣府吧,宣府离京城最近,调派匠户最为方便。而且山西三镇里面,宣府镇最有可能遭遇鞑子进攻,微臣觉得,可以现在宣府设立兵工厂,生产火枪、火炮、轰天雷和火龙战车,等宣府镇的边军全部装备好了,再向其他边镇推广,这样一来武器装备这块就不会出什么问题了。”
嘉靖毫不犹豫的点头道:“那好,朕就给你挂个都察院御史衔,巡按宣府,专门负责对付鞑子骑兵。”
杨聪连忙拱手作揖道:“多谢皇上恩典。”
嘉靖紧接着又问道:“你估摸着这《格物致知之理》需要多少人编撰,大概多久能编撰出来?”
这个杨聪心里还真没底,谁知道要跟鞑子打多久,三年,五年,有可能只能把六万边军精锐装备齐整,至于深入草原将鞑子赶出塞外,那还不知道需要多长时间呢,而且《格物致知之理》不光是《五行篇》、《兵法篇》、《器械篇》,也不光是怎么对付鞑子,内容还多着呢,编撰起来是很费时间的。
他仔细想了想,这才拱手道:“皇上恕罪,微臣想先集中精力对付鞑子,这《格物致知之理》编撰起来可能会比较的慢,或许打完鞑子之后还需要几年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