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话问得,简直莫名其妙。
戚景通愣了一下,这才拱手道:“末将育有二子,长子继光,次子继美。”
杨聪闻言,错点从马上跌下来。
卧槽,这位竟然是名将戚继光的父亲!
他也就是下意识随口一问,没想到这戚景通真跟戚继光有关。
戚继光啊,那可是明朝中后期最有名的名将,既然遇着了,自然不能错过。
他忍不住激动道:“所谓虎父无犬子,想来戚将军之后定然也是大将之才,不知令郎现在何处任职,如若戚将军不嫌弃,不如一同调来本官账下听用,毕竟这宣府正是鞑子眼红之所在,建功立业的机会很多。”
这状元郎是怎么呢?
戚景通满脸懵逼的看了朱希忠一眼,这才尴尬拱手的道:“多谢杨大人,不过,犬子尚且年幼,还不能领兵打仗。”
你这怕有四五十了吧,戚继光怎么滴也快二十了吧,什么年幼不年幼,先捞过来再说。
杨聪不依不饶道:“年幼没关系啊,所谓英雄出少年,只要锻炼一下,定能成大器的。”
你到底想干嘛?
戚景通愣了半晌,这才拱手弱弱的道:“这个,杨大人说的对,不过继光今年才十岁,继美今年才八岁,他们真的不能领兵打仗,末将在这里替他们多谢杨大人好意了。”
杨聪闻言,顿时羞的满脸通红。
晕死,这年头武将都流行晚婚晚育吗,俞大猷是年近三十还未娶妻,这戚景通四五十岁的人了,大儿子才十岁,搞得人好不尴尬啊!
他讪讪笑了几声,这才尴尬道:“噢,原来是这样啊,没关系,没关系,等以后有机会了再招令郎过来。” 宣府镇,又名宣化府,属万全都指挥使司,治所宣化府城,有边垣一千一百一十六里,边墩一千二百七十四座,冲口一百九十二处。
宣府镇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战略地位十分重要,特别是明朝建都北直隶顺天府之后,宣府镇更是保卫京城,防御北元余孽南下的咽喉之地。
明英宗正统十四年,土木堡之变,宣府镇被瓦剌太师也先率军攻破,边防设施遭遇严重破坏,其后虽屡有修缮,但断壁残垣甚多,直到嘉靖年间都未曾完全修复。
这也正是北元鞑靼部吉囊频繁入寇宣府镇的原因,因为宣府镇北边的长城缺口太多了,他随便找一个便能率军冲进来,而当初宣府总兵赵镗正是因为率军去堵缺口不敌身亡。
宣府镇经此一役,元气大伤,直到这会儿还没缓过来,杨聪率京营前来巡按,也算得上是一股强有力的支援,可谓恰逢其时。
可惜,现任宣府总兵李凤鸣却不这么想,状元郎来指挥作战,怎么都感觉不靠谱啊!
杨聪一行自西直门出发,往西北方向疾赶百里左右,当天晚间便来到了居庸关内,过了居庸关就是宣府镇地界了,也就是说宣府镇其实离京城只有百里左右,只是其治所宣化府城离京城有三百余里。
第二天一早,不到辰时,杨聪便率军越过居庸关,进入宣府镇,没想到,前行还不到十里,前面便出现密密麻麻的边军,那黑压压的一片,足有四五千人。
杨聪还没反应过来是怎么回事呢,前面几骑便从边军阵容中跑出来,直朝他们奔来。
他才刚刚看到一群将领中的汤克宽,成国公世子朱希忠便打马迎上去大笑道:“凤鸣叔,你怎么跑这么远来接我们啊?”
晕,原来是宣府总兵李凤鸣,听朱希忠这口气,这李凤鸣应该是成国公府的亲信。
他想了想,干脆打马迎上去拱手道:“李将军,劳烦在此相迎,一路辛苦了。”
李凤鸣看了看满脸稚嫩的朱希忠,又看了看年纪轻轻的杨聪,脸上满是无奈之色,这朝廷到底怎么回事啊,竟然派两个毛头小子跑边镇来瞎指挥,这以后可怎么得了啊!
他无奈的朝朱希忠拱了拱手,道了声“世子好久不见”,随即便朝杨聪拱手道:“巡按大人,这边关时刻都有危险,末将害怕鞑子收到消息前来偷袭,所以私自做主率军前来相迎,还望巡按大人勿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