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富家子_作者:星辰玖(471)

2020-09-01 星辰玖

    这个道理谁都明白,不过,刘天和在任的时候却没有修,为什么呢?

    很简单,没钱,修长城的劳力虽然可以直接征召屯卫,不要什么钱,但是,你得给人家饭吃啊,没饭吃谁有力气修长城,这到处都是缺口,估计征召一万屯卫都得忙活几个月,那可就是几万两银子,一个普通的巡抚,谁能掏出这么多钱来。

    就算能,人家也不会掏啊,那可是几万两银子,贪官污吏就算是贪了这么多也不可能拿出来修长城啊。

    不过,这点银子杨聪却不在乎。

    他微微点头道:“嗯,说的好,这长城必须修复才能守,需要征召多少人,需要多少银子,你考虑一下,报个数上来,这事就由你负责。”

    鲁刚闻言,不由一愣,他早就听说这总督大人有钱了,却没想到如此有钱,几万两银子,人家都不带犹豫一下的。

    他愣了一下,这才拱手道:“末将遵命。”

    杨聪紧接着又点名道:“周将军,你在大同镇管屯卫也不是一两年了,可曾想过,有什么办法?”

    原大同镇都指挥使周冕闻言,心里也不由咯噔一下。

    这办法他自然是想过,问题都不现实啊,这会儿总督大人都点名了,他只能硬着头皮道:“回大人,末将以为当重启烽火台,以为警戒,这样,鞑子骑兵来攻我们便能在最快的时间内知晓。”

    这话也有道理,这年头可没什么手机电话,传讯麻烦的很,不过,烽火台传讯却是相当快捷的,一般一个时辰便可以传出去数百里甚至上千里。

    但是,历任巡抚也很少考虑这个,因为烽火台传讯也需要人手,一般每隔五到十里便有一个烽火台,一千余里的长城最少有一百多个烽火台,就算每个烽火台只安排一队人马驻守,那也得一两千人,这一两千人的粮饷一年又是几万两。

    当然,杨聪也不差这点钱,他当即便点头道:“嗯,这个主意不错,重启烽火台传讯的事就由你来负责,需要多少人,一年粮饷多少,你都算一算,报上来。”

    周冕闻言,也是愣了一下,这才拱手道:“末将遵命。”    鲁刚和周冕的建议貌似没有什么实质性的意义,但是却给大家提供了一个开拓思路的前提,这长城修复了,烽火台示警也有了,那么是不是只要在适当的地方安排足够的增援这长城就能守住了呢?

    这个设想显然是相当靠谱的,因为自古以来中原王朝就是这么防御塞外游牧民族入侵的,万里长城岂止万里,时时刻刻派人在上面驻守显然是不现实的,任何王朝都负担不起这么多的边军消耗,所以,自古以来便是设置兵镇,划分区域,烽火传讯,快速支援。

    这样一来,所需的边军就少多了,因为塞外游牧民族大多不擅攻城,一段长城要是有上万人驻守,他们基本上就别想攻破了,而大同镇就有上万边军精锐,只要能及时支援上去鞑子根本就别想攻破大同镇的长城。

    现在的问题就是,大同镇这上万边军精锐怎么及时赶到鞑子进攻的地段。

    这个问题貌似不难解决,鲁刚和周冕先后提议之后,唐顺之便拱手道:“大人,不若这样,我们将大同镇上万精锐全部集结在大同府城以北,这样,他们离任何一段长城都不会超过三百里,再加上他们配备了火龙战车,一天之内赶到鞑子进攻地段支援肯定是没问题的。而这一天时间可以靠长城附近的屯卫来争取,只要我们给他们配备足够的快马和轰天雷,他们抵御一天时间问题应该不大。”

    杨聪闻言,不由眼前一亮,对啊,用以前的老办法结合现在的火药武器这个问题基本上就可以解决了啊!

    西周的时候便有“烽火戏诸侯”的典故,周幽王有没有以此来戏弄诸侯而取悦褒姒暂且不去说他,这个典故足以证明一点,烽火传讯,快速支援在西周的时候就已经有了,这个方法早已经过了历史的考验。

    杨聪当即便拍板道:“好,就以此法御敌。”

    紧接着,他便开始和众人详细探讨起屯卫的具体部署来。

    这个时候他才发现,原来大同镇的卫所和守护所有一大半都是按烽火示警体系而设置的,只是经历了百余年之后这套体系已经荒废了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