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就是说,干掉朱纨,对他也有利,而且还能得到海商豪门这股庞大的势力,这种事,何乐而不为呢!
想到这里,他缓缓点头道:“嗯,既然是这样,那老夫就收下你这个义子。”
赵文华闻言,连忙顺势道:“多谢干爹,不知孩儿可有什么事为干爹效劳。”
他这意思,大家就心照不宣了,既然你已经接纳了海商豪门,那朱纨的事就请你想想办法了,你有什么要求也可以提出来。
严嵩装出慈祥的样子,微笑道:“元质,你在刑部待了也有好几年了吧,正好,通政司右参议出缺,你就先去通政司任职吧,就负责奏折的查验。”
这会儿严嵩也没什么事让海商豪门去办,他倒是想起了上次夏言突然把朱纨推上去一事,这会儿内阁可是夏言负责,有些奏折,夏言不给他看,他也看不到,上次朱纨的事他就被打了个措手不及。
他之所以将赵文华调去通政司,就是想让人先把递上来的奏折过一遍,看有没有对他不利的,因为所有奏折都是先传到通政司再递交到宫里的。 朱纨是奉旨清剿海盗和倭寇,他尽忠职守,很快便把海盗给剿灭了,而且他并没有贪赃枉法,怎么把他拉下马呢?
这种事,如果换成其他朝代或许不好办,但是,在明朝,这种事却不是很难办。
明朝有时候就是这么的奇葩,忠臣良将大多不得好死,奸佞小人却能独断朝纲!
很多明朝的皇帝都认为自己英明神武,其实,他们大多都被奸佞小人耍成狗了而不自知。
当然,也不能说明朝的皇帝智商就有问题,主要问题是明朝的奸佞小人太多,太厉害了。
比如严嵩,就很厉害,他没老糊涂之前,整人基本就没失过手,谁被他盯上了,不死都得脱层皮。
朱纨这个人,好像很难整的样子,又是浙直总督,后面又有内阁首辅夏言撑腰,而且此人还清正廉洁,功勋卓著,几乎就是个官员的典范,怎么整呢?
这个自然拦不倒严嵩,他细细安排了一番,一场震撼人心的大戏便徐徐上演了。
朱纨上奏,剿灭海盗,嘉靖沉浸在消灭南倭北虏的美梦中还没几天,许多浙闽地方官员突然“冒死上奏”,朱纨杀良冒功,欺君罔上!
这些奏折传到内阁,夏言的鼻子都气歪了,他知道,这肯定是海商豪门搞的鬼,海盗就是这些人豢养的,现在被朱纨给剿灭了,他们不报复才怪。
这点他早就预料到了,他只是没想到,这些人竟然这么无耻,玩这种下作的手段。
朱纨杀良冒功,开什么玩笑,像朱纨这样清正廉洁的官员怎么可能杀良冒功。
杀良冒功总是要有目的,有的官员杀良冒功是为了升官,有的官员杀良冒功是为了骗赏,而朱纨根本就不存在这样做的动机。
说他为了升官而杀良冒功,谁信,这会儿人家都是浙直总督了,可以说是最有权势的封疆大吏了,权力甚至超过了当朝一品,再升又能往哪里升,而且他升职不到半年,就算他还想升官也不必这么猴急。
说他是为了骗赏而杀良冒功那更是放屁,一个总督随便动下脑筋就能贪个几万两甚至几十万两,这点海盗的首级能值几个钱,他有必要冒着欺君罔上的危险去贪这点钱吗?
夏言看到这些奏折便气不打一处来,他恨不得把这些奏折给撕了,以免嘉靖看了心中起疑,但是,他却不能这么做,因为奏折从通政司到司礼监再到内阁都经过了严格的登记,猛然间少了几份,很快便会被察觉。
这丢失奏折可是重罪,他上次都因为丢失奏折差点丢了内阁首辅的位子,这次这奏折就算是再不堪,他也不能撕啊。
他只能提笔在票拟上发泄一通,将“欺君罔上”的罪名扣在海商豪门头上,言明他们这是在颠倒黑白,报复朱纨。
嘉靖看到这些奏折,那简直就跟吃了苍蝇一样恶心,他也知道派人去清剿海盗和倭寇肯定会遭遇海商豪门的阻扰甚至是报复,只是,他也没想到海商豪门会用这么恶心的报复法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