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这次杨聪却只是将一些“忤逆”他的官员贬为庶民,性质根本就不一样,更重要的,杨聪这是要自己掏钱给朝廷造战船,根本就不是为了争权夺利啊。
嘉靖看到这些奏折,果然如同杨聪猜测的一般,犹豫了,或者说,有些忌惮了。
开什么玩笑呢,查杨聪,如果气得杨聪撂挑子怎么办,六万大军的粮饷谁来出,五百艘战船谁来造,朝廷哪来的这么多钱?
这个时候,嘉靖还是很想剿灭海盗和倭寇的,而且杨聪在东南做的也相当不错,虽说这会儿海盗和倭寇还没被剿灭,至少,海盗和倭寇已经不怎么敢上岸劫掠了,沿海各省告急的奏折也越来越少了,相信用不了多久东南沿海就可以回复安宁了。
这就一切都杨聪当初的“剿倭之道”并不是在吹牛,嘉靖也相信,等杨聪把战船造出来,海盗和倭寇肯定会逐步被清剿干净。
那可是五百艘全新的战船和六万大军啊,剿灭海盗和倭寇还不是轻而易举,这个时候收拾杨聪,开什么玩笑!
再说了,嘉靖也不认为杨聪这是以权谋私,因为人家根本就不是为了私利,任谁掏出几十万两来造船都怕被贪官污吏给贪了不是,杨聪把以前的人全撤了,全换上自己人也在情理之中,最多也就有点滥用职权的嫌疑。
所以,嘉靖并没有如同严嵩和赵文华他们希望的那般,派出御史前去调查“真相”,而只是发旨问询,让杨聪好好解释一番,让他也好有个台阶下。 这个时候浙闽两省的土豪乡绅和贩夫走卒等都在等着看热闹呢,他们大多认为,杨聪怕是差不多该完蛋了,因为这家伙比上位总督大人做的还过分。
朱纨总督浙直那会儿是相当的狠,那一通杀,差不多把浙直两地的海商都杀干净了,但是,人家并没有封锁沿海所有地方。
那会儿,大家只要想想办法,找找关系,通融通融,还是能把货物卖到海外去的。
这杨聪就做的比较绝了,他不但命各地都司卫所把整个沿海所有地方都封锁了,而且还派出快马在海岸线来回查探海盗和倭寇的踪迹,搞得各地都司卫所的大佬都噤若寒蝉,没一个敢通融的。
这没人敢通融,他们的货物就卖不出去啊,很多人都急的快疯了。
所谓“断人财路无异于杀人父母”,杨聪这么搞,等于把大家的财路都断了,大家自然希望他赶紧完蛋。
这年头的人就是这么现实,只要能让他们赚到钱,哪怕你贪点都没关系,如果断了他们的财路,哪怕你再清廉,人家也要想办法收拾你。
朱纨就是因为想断人财路,所以被浙闽两省的官绅势力代表海商豪门给逼死了,他是个清官没错,但人家就不看这个,大家都只在乎能不能赚到钱。
杨聪是不是清官也没人在乎,大家这会儿只想看看他是怎么死的!
有时候人就是这么自私,挡我财路者,死!
杨聪当然知道这些人的想法,不过,他一点都不在意,人为财死,鸟为食亡,再正常不过了,他相信,只要自己能给这些人重新把财路开出来,这些人迟早会跟着他混的。
至于朝堂之上,严嵩和海商豪门那些人的小动作也早在他的意料之中,想弄死他,这些人怕是想多了。
人家拼命弹劾他的时候,他正赶往金陵城接老婆呢,等他赶到金陵城,嘉靖的旨意正好也到了。
嘉靖的意思,他当然懂,但是,他并没有做出任何解释,海商豪门不肯善罢甘休,他还不肯善罢甘休呢。
他直接一份奏折,连带漳浦林氏和龙溪陈氏一起给告了,他告的是漳浦林氏和龙溪陈氏联合操控南台船厂,为海盗和倭寇生产海船,助纣为虐。
不过,这次他并没有附带证据,因为他知道,如果把证据附到奏折后面,严嵩和赵文华等人肯定会想尽办法把证据给毁了。
他这份奏折一递上去,着实把赵文华给吓了一跳,赵文华当然知道海盗和倭寇的海船基本都是南台船厂造的,杨聪这简直是揭他们老底啊。
这奏折,就算没附证据他都想扣了,谁知道嘉靖看了之后会有什么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