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样子,再不想办法把这“无耻之徒”给撸下来,东南真要成这家伙的天下了。
严嵩盯着奏折看了一阵,随即冷冷的道:“这家伙的奏折明显有问题,他搞的是什么大行动,剿的又是哪一路海盗,奏折中都没有提及,就好像那海盗的首级是莫名其妙的落他手里的一般,你们可以在这个点上好好做做文章。”
这个点上怎么做文章啊?
赵文华闻言,不由一愣,人家没说明白难道也有罪吗?
他愣了一阵,这才小心的道:“义父,孩儿愚钝,还请指教。”
严嵩白了他一眼,无奈的道:“你们不是听到传闻,说什么汪直和其他海盗和倭寇为了抢夺东瀛的生意大打出手,最后汪直赢了,所以,这会儿东瀛的生意差不多都被汪直给垄断了。”
哦,原来文章是这么做的,赵文华点了点头,随即恭敬的拱手而退。
第二天,奏折传到内阁,夏言和严嵩一商议,直接在奏折上拟道:“含糊其辞,混淆不清,有待查证。”
嘉靖看了杨聪的奏折,着实兴奋了一下,这会儿陆上的海盗和倭寇基本上已经绝迹了,就差从海上清剿了,杨聪竟然已经悄无声息的动手了,还取得如此大的功绩,好啊!
但是,他一看夏言的票拟,顿时又露出了疑惑之色。
这又是什么意思呢?
他只看到了杨聪表述的功绩,倒没在意这行动的具体过程。
他正疑惑间,内阁又传来一批奏折,其中有很多都是弹劾杨聪的。
什么杨聪以权谋私,豢养海盗,私自和倭寇做生意;
什么杨聪假借招抚之名暗地里和汪直勾结,垄断海上生意;
什么杨聪名为清剿海盗和倭寇,实为排除异己,凡是与其作对的人都被其扣上了私通倭寇的罪名等等。
嘉靖看罢这些奏折,再一看夏言的票拟,终于有点明白了,这朝堂之中应该是有所传闻,杨聪正勾结汪直私自和倭寇做生意呢。
如果真是这样,那杨聪这奏折里表述的功绩就有点问题了,这家伙很有可能是在排除异己啊!
那么,到底相信谁呢?
嘉靖想了想,还是将弹劾奏折打包发往福建,他想看看杨聪到底怎么说。
杨聪收到这些弹劾奏折并没有觉得多奇怪,他也知道严嵩和海商豪门肯定不会就此罢休。
至于到底发生了什么事,大家心里都清楚,现在,就看谁能忽悠嘉靖了。
他敢递奏折上去表功自然早就想好怎么面对严嵩和海商豪门的攻击了,收到奏折之后,他便毫不犹豫的提起笔来,洋洋洒洒写了一大篇《自辨疏》。
首先,他还是展现了一下自己的功绩。
现在,沿海各省海盗和倭寇基本已经绝迹,这点是毋庸置疑的,这就证明,他确确实实是在清剿海盗和倭寇,说什么他私通倭寇,那是放屁!
然后,他还不忘倒打一耙。
这会儿他正组织人马全力在海上清剿海盗和倭寇呢,朝中的乱臣贼子突然说他私通倭寇,什么意思?
难道朝中有人跟倭寇勾结,为倭寇张目,想将他除掉,好保全倭寇?
最后,他还举了个例子,以证明自己的清白。
他的前任,原浙直总督朱纨就是因为清剿海盗和倭寇被逼的自杀,以证清白的!
他已经调查过了,那些朱纨杀掉的商户的确都是违禁跑海上做生意的海商,朝中竟然有人诬指他是杀良冒功!
当初负责前来浙闽核查的御史陈九德已然被证实有私通倭寇的嫌疑,也就是说,朱纨是被那些私通倭寇的朝臣诬陷的!
这会儿,这些人难道又想用对付朱纨的方法对付他?
这倭寇的奸细都已经渗透到朝廷内部了,这倭寇到底还要不要剿,又怎么剿?
这份奏折写的,着实太打脸了,赵文华看了,差点没气得一口血喷出来,不过,他还是不敢私自将这奏折扣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