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富家子_作者:星辰玖(580)

2020-09-01 星辰玖

    那么,到底精简到多少合适呢?

    他大致估算了一下,心里面就有底了,如果以杨家的盐引份额,供应三万大军的粮饷是最为合理的。

    这会儿他手底下大致有步卒五万,水师将士一万五千人左右,也就是说,步卒必须大力精简,降至一万五左右,而水师将士也不能再征召了,有这一万五千人,足以组成五个船队守卫沿海各省海域了。

    这步卒倒还好说,因为这会儿海盗和倭寇基本都不敢登陆了,如果各省水师船队都配备齐全了,海盗和倭寇更会逐步被清剿一空,所以,步卒消减了也就消减了,留下一万五千人足矣,而且步卒消减起来也简单,直接命人回原籍屯田便成。

    这水师就有点问题了,因为新型战船正不断生产出来,而老式战船也需要人操控,不扩招,哪里来得人去开这么多战船呢?

    结合到海上贸易缺乏运力的问题,他脑海里猛然间冒出一个大胆的想法,既然那些老式战船没人操控了,那么干脆淘汰了,来个以旧换新,不行吗?

    这个想法可行吗?

    好像没什么问题啊!

    浙江水师和福建水师原来的战船本来就是使用了几十年的老船,运送点货物什么的还没什么问题,一旦开去跟人打仗隐患就多了,不说经不经得起炮弹的轰击,恐怕就是和敌船撞几下都会出问题。

    而且老式战船不是速度不行就是火力不行,在战斗中根本就发挥不出什么威力,可以说,一个由五十艘新型苍山船和五十艘新型蜈蚣船组成的船队就可以将浙江水师和福建水师那些破旧的战船轻松击败。

    也就是说,这些老式战船原本就是鸡肋,淘汰了之后并不会影响大明水师的整体战力。

    所以,这个以旧换新的想法是完全可行的,就看他怎么跟嘉靖说这事了。    杨聪又上奏折了,奏折传到通政司,赵文华自然要好好检视一番,看里面有没有对他们不利的内容。

    这奏折看罢,赵文华不由哭笑不得,杨聪竟然在哭穷!

    没错,杨聪这份奏折主要就是在哭穷,因为他好大喜功,疯狂招兵,以致入不敷出,杨家的钱都快被他给败光了。

    当然,这只是赵文华的看法,杨聪在奏折里面并没有说自己好大喜功,杨家的钱都快被他给败光了这点倒是“真的”,至少奏折里面是这么写的。

    这份奏折的整体意思就是杨聪在哭诉自己为了大明,为了东南沿海的百姓,不惜自掏腰包,贴补军费,结果,掏着掏着,他发现,杨家几十年的积蓄都快被他给掏空了,他这会儿已经扛不住了,所以他想裁军,疯狂裁军,将召集起来的六万多人马裁掉大半,只留下三万精锐。

    这家伙,还真是个愣头青啊,六万多人马,一个月的军费都超过二十万两了,而且他还在疯狂的建造战船,一个月下来,那也是一笔不小的开销啊。

    赵文华当然知道东南清剿海盗和倭寇朝廷并没有提供军费,这军费都是从杨家的盐引收入里面扣除的,他只是没有想到,杨聪这家伙竟然这么蠢,召集的屯卫都按边军精锐的标准发放粮饷,而且还自掏腰包,使劲建造新式战船。

    有钱也不是这么花的啊!

    他也知道,杨聪正和汪直勾结,准备垄断东瀛的生意。

    不过,他并不知道杨聪在东瀛赚了那么多钱,因为他只是余姚谢氏的女婿,对于海上生意的利润他并不是很清楚,而且,海商豪门对于海上贸易的掌控方式跟杨聪并不一样。

    海商豪门是通过豢养海商去掌控海上贸易的,每个海商豪门手下差不多都有二三十家大海商,他们是不参与具体经营的,贸易环节都是海商自己在处理,他们只收取“保护费”。

    简单来说就是商户如果想从事海上贸易,必须获得海商豪门的同意,并且每年都向海商豪门上缴一万道两万两利润,至于这些海商具体怎么运作,海商豪门才懒得去管呢。

    这收保护费和直接参与经营当然不一样,余姚谢氏一年也就能收取五十万两左右的保护费,而杨聪仅靠汪直和洪铁柱的船队一趟就能赚取两百余万两的利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