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富家子_作者:星辰玖(585)

2020-09-01 星辰玖

    这要不要干,还真有点让人头疼啊。

    他正犹豫呢,一旁的顾可学突然开口道:“宗荣兄,请恕小弟直言,这事你不干,我不干,甚至杨大人都不干,也会有人干。再说了,那龙溪陈氏在朝中也就个都察院御史都敢干,你这都察院左都御史之家有什么不敢的?”

    这话,好像是这个理啊,你不干也有人干,难道就为了个名声而拒绝一年上百万两的生意吗?

    他可是吃够了没钱的苦,为了钱,他有时候也能拉下面子来。

    张慎皱眉沉思了一阵,随即微微点头道:“清风,你既然这么说,老夫就着人去问问维乔,他如果不反对,老夫自然也不反对。”

    杨聪闻言,心中不由暗喜,张岳还是比较孝顺的,这点从张贞的婚事就能看出来,只要张慎点头的事情,张岳一般都不会反对,这事看样子十有八九是成了,能把自己老岳父一家拉下水,这海上贸易就更保险了。

    顾可学这家伙,还是蛮有眼色的吗,或许,将其培养成左膀右臂是个不错的选择,不管这家伙有没有其他缺点,至少知道想办法帮自己成事,这点才是最重要的。    顾可学初步通过了杨聪的考校,接下来就是给他安排官职了,吏部可是在严嵩手里管着,杨聪为什么有把握给顾可学安排官职呢?

    这就跟大明朝廷官职任免的流程有关系了,吏部是在严嵩手里管着没错,但是,并不是天下所有官员都归吏部任免,要真是这样,吏部尚书那岂不是跟皇帝权力差不多了。

    这自然是不可能的,当皇帝的又怎么可能让吏部有如此大的职权呢。

    其实,吏部也就能任免一般官员而已,京官,到了正五品以上的官员任免就不归吏部管了,地方官员的话,到了正三品以上,也不归吏部任免了。

    正五品以上的京官和正三品以上的地方官员已经算得上是朝廷大员了,手中的权柄可不小,当皇帝的自然不可能任由吏部去任免。

    一般到了这个级别的官员任免都是由当皇帝的亲自主导,吏部最多也就有个举荐的权力而已,而且这个级别的官员也不光是吏部有举荐权,像六部尚书,内阁大学士等朝廷重臣都有举荐权,最终谁上谁不上也不是由吏部说了算,当皇帝的一般都会广泛征求朝臣的意见,然后再做决断。

    顾可学这个资历,出任正四品的官员肯定是没有问题了,问题就在于,这正四品是京官还是地方官,如果是地方官,杨聪反倒没什么办法了,因为正四品的地方官员基本上都是归吏部管,他想插手都没有机会,倒是京官,到了正五品,他就有机会插手了。

    为此,他专门写了封密信,请张邦奇注意一下,看京城有没有正四品左右的官员出缺,如果有的话,就帮忙举荐一下顾可学。

    这顾可学的运气也不知道是好还是不好,他这信才刚传到京城不久,还真有个正四品左右的官员出缺了,工部右侍郎某某因病去职,这职位就空出来了。

    不过,工部右侍郎是正三品的京官,顾可学这从四品的地方官员想要举荐上去貌似有点困难,张邦奇为此也颇为头疼,他还特意写了封信,问杨聪,要不要举荐顾可学出来争夺这个职位。

    没想到,杨聪这边还没做出决断,京城那边,却已经有人出手了。

    严嵩竟然举荐自己的干儿子,也就是通政使司右通政赵文华出任工部右侍郎。

    这家伙,也太过分了,赵文华只是嘉靖八年的进士,为官还只有十来年呢,他又有何德何能,值得如此提拔?

    于是乎,张邦奇还没得到杨聪的回复,便匆匆上奏,举荐顾可学与赵文华争夺工部右侍郎之位。

    顾可学何许人也?

    嘉靖不清楚,严嵩可清楚,因为严嵩也是弘治十八年进士啊,他俩可是同科,而且他们都名列二甲,甚至还在一个桌子上喝过酒呢,他能不知道顾可学吗?

    按道理来说,这同科之间怎么也有点香火之缘,严嵩就算不提携顾可学,也应该不至于打压顾可学。

    历史上就是如此,顾可学就是走的严嵩的门路,从而东山再起,官至工部尚书,太子太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