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
邓城闻言,不由一愣,这什么意思?
朝廷派粮?
这里又没有遭灾,朝廷派什么粮?
杨聪让等这样做自然有他的道理,这招有点类似于当初商鞅变法时玩的那招立木赏金,以金钱又或物质为刺激,总有那胆大的会蹦出来,而且,有人领到粮食之后便会刺激到其他人,令大家争相效仿,只要这里的老百姓没了疑虑,接下来的事就好办了。
果然,还不到一个时辰,邓城便带着几个精壮的老渔民来到了临时帅帐之中。
这些渔民虽然对明军的装扮没什么印象,但对于大明官员的袍服却是耳熟能详,故老相传,大明的官员都身着大红袍,头戴乌纱帽,胸前绣着各种瑞兽。
这一回,他们总算是见着传说中的大明官员了,一百多年了,不容易啊!
那几个精壮的老渔民一见杨聪,便趴地上激动的哆嗦道:“大人,您真是朝廷官员吗?”
这帮人,怎么回事,这么激动干嘛?
杨聪虽然见惯了老百姓又或者手下官员行跪拜之礼,但像眼前这几位,激动到打哆嗦的他还真没见到过。
他哪里知道这百多年时间这些渔民是怎么过来的啊,没了朝廷的保护,他们就如同羔羊一般,不管是海盗还是倭寇都能任意欺凌他们,他们甚至都不敢离开澎湖列岛超过十里范围,生怕一不小心就被海盗和倭寇逮了去又或直接杀了。
杨聪见这些老百姓这么激动,连忙抬手道:“都起来说话,都起来说话,不必如此客气。”
那几个精壮的老渔民并没有爬起来,反而趴那里反复问道:“大人,您真是朝廷官员吗?”
这还能有假吗?
杨聪只能无奈的道:“当然,本官乃是大明都察院右副都御史,兵部侍郎,浙直总督!”
哇,是真的!
那几个老渔民竟然趴那里失声痛哭起来。
一百多年了,朝廷终于又派人来了,他们再也不用过那提心吊胆的日子了! 杨聪这次来澎湖其实不是为了重设澎湖巡检司,这会儿水师战船都还没造完呢,海盗和倭寇也未开始正式清剿,他哪里有空考虑这些。
他这次率军过来,主要是想以澎湖为基地,堵截和包抄集结在鸡笼附近的海盗。
这次集结在鸡笼附近的海盗可不是一点点,按王丹的估算十余股海盗集结在一起最少也有三四万之众,而这会儿他建造的新式战船还只有三百余艘,也就是说,如果纯靠水师的力量发动突袭,连带操船的水手和船上的火枪兵、火炮兵全加起来也不到一万人。
一万人去包抄三四万人肯定是不现实的,人家就算打不过也会儿到处逃窜,到时候又是海上又是陆上,他手下人手又不够,怎么追剿?
如果真是那样,这次大好的机会可能就白白浪费了。
所以,他计划将水师力量集结在澎湖附近,并且以澎湖为跳板将南直隶、浙江和福建三省集结起来的一万精锐步卒转移到鸡笼的西面,一旦海盗和倭寇向广东附近运送兵力,他便率军从半路截击其船队,并令步卒从陆上包抄其老巢。
他着实没想到,澎湖的老百姓见到朝廷官员会如此的激动,他更没想到,这里的老百姓会如此迫切的希望他重设澎湖巡检司。
说实话,重设澎湖巡检司对于他来说并没有多大难度,这会儿嘉靖可是眼巴巴的盼着他剿灭海盗和倭寇,设一个巡检司这种小事,嘉靖肯定想也不想就会答应,而且,派驻官员甚至屯卫对他来说也只是小菜一碟。
在几个老渔民的恳求下,他当即便同意了重设澎湖巡检司的请求,并下令,命永宁卫抽调千户屯卫驻扎于此,反正这会儿福建水师都是快船,运送粮食什么的并不是很麻烦。
澎湖的老百姓对此自然是感激涕零,甚至,他们还商议着要为他这个总督大人立生祠以表谢意呢。
杨聪对于建生祠一事倒没什么感觉,不过,他却发现了一点,那就是这边的老百姓十分渴望得到朝廷的守护,以保证他们不受海盗和倭寇的侵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