嗯,土地少,知道去海里刨食,基本上算是脑子比较活的了。
杨聪紧接着又问道:“朝廷要真追究起来你怎么办?”
马九德坦然道:“这年头沿海州府私自纵容老百姓下海捕鱼的可不止我们永安这一家,大家心里都清楚,只要不造帆船,纵容老百姓跟倭寇打交道便不算太违禁。再说了,朝廷真要追究起来,下官也可以说这些老百姓都是在附近的河道里捕鱼啊,大不了到时候监察御史来了,下官便让老百姓把渔船全部开河道里呗。”
嗯,还知道衡量利弊,应付朝廷检查,这家伙着实不错。
杨聪突然问道:“马大人,聊了这么久,还未请教你字号呢。”
马九德闻言,不由激动的道:“不敢,不敢,下官贱字明礼。”
这问字号的意思应该就是有意收下他了,他终于找到靠山了!
果然,杨聪紧接着便大笑道:“好,明礼,你要不嫌这军中伙食差就留下来陪我吃个便饭吧,我正好还有些事要问你呢。” 杨聪着实没想到刚跑到西南便会收到个小弟,这马九德虽然科举出身低点,倒也没多大关系,反正除了内阁大学士对科举出身有要求,其他官员并没有什么硬性规定。
所谓“英雄不问出身”,像胡宗宪、海瑞等嘉靖朝名臣科举出身也不高,特别是海瑞,甚至连进士都没考上,人家不一样成了青史留名的大清官。
有时候一个人的成就并不是由一场考试决定的,一个人要有所成就主要还看人的品行和能力,很多人可能考科举不怎么样,一旦步入官场却能混的风生水起。
当然,这会儿马九德还不能算是混的风生水起,知州,只是从五品的地方官员而已,在杨聪看来,这伙计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他要想把人提拔上去也不是很难,比如说这一次,他已经把永安州作为屯兵之所了,到时候只要安南一事取得圆满结果,他随便马九德分润点功绩,便能将其提拔到知府一级。
他之所以这么爽快的收下马九德,自然也是有原因的,主要他对西南不是很了解啊。
比如,西南有那些兵源,哪里的兵战斗力又比较强。
又比如,西南为什么这么穷,用什么方法可以改变西南贫穷落后的现状。
他来西南可不是如同夏言和严嵩想象的那般,是来寻死的,他的想法多着呢。
所谓“为官一任,造福一方。”他可不光是想把安南的问题解决就算了,如果可能的话,他还希望能改变一下西南贫穷落后的现状。
马九德此人果然有几把刷子,杨聪和他聊了一晚,便有种豁然开朗的感觉。
比如兵源方面,马九德虽然没领过兵,西南的兵他却相当的了解,毕竟这些年大明东南沿海一直闹海盗和倭寇,他身为海边州府的知州也得随时准备抵御海盗和倭寇侵袭不是。
他认为,不管广东广西,还是云南四川,都司卫所的屯卫都不怎么样,这西南最有战斗力的当属各地土司手下的私兵,像广西的狼兵、云南的象兵,四川的土兵,那都是一个赛一个猛。
这些人基本上都是把打仗当赚钱的途径呢,只要朝廷肯花钱,他们就能给你卖命。
又比如西南为什么这么穷,其实很简单,就因为西南山太多,田太少,整个西南几乎都是“八山一水一分田”,耕地面积只占了一成,吃饭都没法吃饱,怎么可能富的起来。
这兵源问题倒好说,杨聪觉着这仗十有八九是打不起来的,只要摆出架势,安南莫氏估计就会吓得赶紧求和。
这贫穷的问题又怎么解决呢?
整个西南少说也有上千万人口,没地,怎么解决吃饭的问题,怎么让老百姓富起来,他可没狂妄到认为自己可以养活上千万人。
他也不是那种任上作威作福,卸任拍拍屁股走人,压根就不管老百姓死活的人,既然来了趟西南,他就希望能干出点成绩,让西南老百姓能过上好日子。
他还想凭借在西南的政绩一举冲进内阁呢,如果光是让安南臣服估计还不够,毕竟朝中还有夏言和严嵩两个死敌千方百计在那阻扰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