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过程是必不可少的,这年头像《格物致知之理》这类鸿篇巨著肯定是要经过皇帝亲自审核的,而大部分的修撰工作也是根据皇帝的意见来进行的。
这进呈草稿可是件大事,很多博学鸿儒可能这辈子也没有机会编出令当朝皇帝都看重的鸿篇巨著来,所以,这进呈草稿也是一种荣耀,证明你的书获得了皇帝的认可。
这天,杨聪和一众参与编修的官员一改往日邋里邋遢的形象,郑重的沐浴更衣,穿戴整齐,然后便一人捧着一叠子书,排着整齐的队伍,慢慢走进皇宫。
嘉靖对此也特别重视,特意命人将文华殿布置了一番,并招来了六部尚书、内阁大学士等当朝高官,分列两侧观礼。
杨聪带着一众参与编修的官员缓缓走进文华殿中,行了一阵繁琐的礼节之后,他便带头将手中的书稿进呈到嘉靖跟前。
嘉靖见了那装饰精美的书本,貌似很感兴趣的样子,接过去之后便翻开仔细品读起来。
其实,这只是一种形式而已,嘉靖有没有仔细看那是另外一回事,他必须装作很感兴趣的样子,看一会儿,以示对这套书的看重。
还别说,杨聪这样的有钱人呈上来的书就是不一样,就连草稿都比一般书籍的正本还要精美,那书册看上去就跟《永乐大典》的正本差不多。
至于里面的内容,嘉靖原本只是想稍微看看,意思意思而已,毕竟这会儿正在进行一场隆重的仪式呢,他就算对这书再感兴趣也没必要急于这一时。
但是,他一翻开《格物致知之理·天文篇》便被里面的内容给吸引了。
这《天文篇》的开篇杨聪引用的是千字文的前两句:
天地玄黄,宇宙洪荒。
日月盈昃,辰宿列张。
紧接着便是一句疑问:何谓天地,何谓宇宙,何谓日月,何谓星辰?
这一下就把嘉靖的兴趣给勾起来了,《千字文》只要读过书的人基本上都学过,嘉靖肯定也不例外,他学习《千字文》的时候也曾好奇过,何谓天地,何谓宇宙,何谓日月,何谓星辰呢?
这个问题,在这时候可没有系统的解释,谁又不想一探究竟呢。 文华殿中,六部尚书、内阁大学士等朝中重臣分列两侧,杨聪带领一众编修奉书于中,《格物致知之理》献稿仪式正隆重举行。
嘉靖貌似对此书相当的感兴趣,杨聪将《天文篇》初稿献上之后,他便不断的翻阅着,看的津津有味。
一开始,殿中群臣都以为他只是在装模作样而已,毕竟这种仪式中当皇帝的都要装作对书中的学问感兴趣,以示此书是在他的主导下,命人编撰的。
但是,一刻钟都过去了,嘉靖仍在津津有味的翻阅着,这就有点不对劲了。
在场可没几个闲人,包括嘉靖都要处理朝政呢,这仪式差不多就行了,这杨聪才献上几本初稿你就看了一刻钟还不停歇,后面那一堆你不得看一天啊。
难道大家就陪你在这里站一天?
难道今天的政务就不处理了?
这个时候,很多人脸上都露出了不耐之色,尤其是夏言,那不满都写在脸上了。
这书有这么好看吗?
他一向认为,这内阁首辅之“辅”不但有辅佐皇上之意,还有教导皇上之责。
这会儿皇上明显已经沉溺于杨聪的书中不能自拔了,他自然得提醒提醒皇上。
于是乎,他毫无顾忌的咳嗽了一声,随即拱手朗声道:“皇上,此书如何?”
嘉靖被夏言这一搅和,终于反应过来,这会儿搞仪式呢,并不是看书的时候。
他抬起头来,意犹未尽的道:“此书图文并茂,文笔流畅,意境深远却又通俗易懂,着实精彩,着实精彩。”
夏言闻言,心中不由冷哼一声,精彩,精彩个屁啊!
当然,他就算再狂也不敢如此忤逆嘉靖,表面上他还是装作深有同感的点了点头,就好像他也看过此书一般。
这时候嘉靖已经完全清醒过来了,自然不会再沉溺其中,他轻轻将书一合,随即便抬手示意献稿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