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会儿戚继光已然成年,戚景通听闻杨聪招收门生的消息,自然是连忙八百里加急发出请求,恳求杨聪收下他儿子。
这其他人可以不收,名将戚继光自然不能不收,就算他这会儿还只是个童生,那也得收啊。
这第二个是阳明一脉的大佬湛若水举荐的,南直隶扬州兴化人李春芳。
说实话,杨聪对这李春芳并没有什么印象,不过,由于是湛若水举荐,再加上他亲自考察了一下,此人才能的确出众,金榜题名肯定是不成问题的。
于是乎,这个他也收下了。
另外还有一个就比较奇葩了,此人竟然是自己跑上门来相求的,而且死乞活赖,说什么也要拜杨聪为师。
此人给出的理由也相当的奇葩,就因为杨聪跟严嵩是对头,他认为拜杨聪为师有机会收拾严嵩!
其实,这个人杨聪也是有那么一点印象的,因为这人就是历史上有名的“大明第一铁人”,拿命死磕严嵩的杨继盛。
这愣头青正好是北直隶容城人,也不知道他是从哪里收到的消息,一听闻杨聪招收门生便自己找上门来了。
杨聪考虑再三,还是决定将其收下了,毕竟到时候真准备跟严嵩赤膊相见了,总得有人去带头弹劾,而杨继盛这个不怕死的愣头青正是最合适的人选。
这样算下来,张居正、海瑞、谭纶、戚继光、沈炼、李春芳、杨继盛加起来正好是七人,而王阳明的弟子也有“阳门七子”一说,杨聪招收的这“杨门七子”最终是否能够如同“阳门七子”那般出名呢?
这个,不用想,那是肯定的,毕竟,杨聪招收的人差不多都是经过了历史考验的,真正的一时俊杰。 张居正是个天才吗?
这点是毋庸置疑的,什么“六七岁就能吟诗作赋,十二岁便读尽四书五经。”这话用在他身上一点都不夸张,因为他十二岁便考取了秀才功名,不读尽四书五经肯定是不行的,吟诗作赋对他来说更是小菜一碟。
十二岁,一般人还是懵懵懂懂,少不更事呢,他却已经从数百万读书人中脱颖而出,考取秀才功名,这还不是天才,什么才叫天才,要知道有明朝第一才子之称的解缙可是十五岁才考取秀才功名的。
或许,大明朝能跟张居正一决高下的天才也就只有解缙了,解缙是十五岁便考取了秀才功名,十九岁便高中举人,二十岁便金榜题名,位列三甲第十名,而张居正是十二岁便考取了秀才功名,十六岁便高中举人,二十三岁便金榜题名,位列二甲第八名。
如果从金榜题名的年纪来看,张居正貌似比解缙还要差那么一点,其实不然,因为解缙没人管,想怎么考便怎么考,而张居正不知道是走运还是倒霉,遇着了湖广巡抚顾璘。
传闻,张居正十三岁便想去参加乡试,正是湖广巡抚顾璘阻止,他才没去成,要不然,他可能要成为历史上最年轻的举人了。
他之所以二十三岁才金榜题名,据说也是因为湖广巡抚顾璘的阻扰,因为他不满二十岁人家就不让他去考啊!
当然,顾璘并不是妒忌张居正的才华,不让他出名,事实恰恰相反,顾璘对张居正的才华相当的赏识,这才刻意阻扰张居正参加乡试和会试的,用顾璘的话说,是要对张居正多加磨砺,以免他才高气傲,到处得罪人。
这话说的还是很有道理的,当初的解缙就是因为才高气傲,得罪了太多的人,所以,三十多岁便被人给整死了。
如果顾璘不阻扰,任由张居正去考,那么,很有可能,张居正十三岁便能高中举人,十四岁便能金榜题名,那样一来,就有点恐怖了,十四岁便当官了,而且最少都是个知县,张居正能管得住自己吗?
当然,这些都是历史上发生的事情,此时,张居正还只是个举人呢。
这会儿张居正自然是想去参加会试,金榜题名,辉煌腾达,好巧不巧,过完年就要举行会试了,他是一门心思想去,顾璘却是交待了他的父母,不准他去!
他虽然是个天才,奈何“一文钱难倒英雄汉”,他父母卡着,不给钱,他也没有办法啊,他总不能一路乞讨去京城赶考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