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富家子_作者:星辰玖(73)

2020-09-01 星辰玖

    原来还有这么多道道,杨聪不由虚心的请教道:“这试帖诗怎么准备呢?”

    刘守良闻言,没有一丝不耐,接下来,他不但仔细给杨聪介绍了一下试帖诗的类型,还将自己从县试、府试、院试,到乡试、会试、殿试的经历详详细细跟杨聪讲了一遍,各种应试经验,没有丝毫保留,全倒出来了。

    杨聪听了,不由咋舌,原来这县试、府试和院试还算是简单的了,乡试和会试才要人命呢。

    乡试和会试一考就是三天,而且有义、论、策三种题目,总共九篇文章,那真是要人命啊,乡试和会试中考死的都大有人在!

    吃惊之余,他心中也不免有些得意,这礼看样子是送人家心坎上了啊,要不然人家费劲跟自己讲这些干嘛。

    这次他却是猜错了,刘守良之所以这么费劲介绍科举考试的经验,可不是因为那车花梨木,他可是奔着教化之功去的。

    这年头,教化之功甚至比修桥铺路、兴修水利的功绩更大,要他治下能出个解元甚至是状元,那可不得了了,他连升三级都有可能。

    而且,他能获得的好处还不止这些,如果杨聪真中了解元或者状元,那绝对是个了不起的人物,这种人物很有可能会在青史中立传,到时候他这个县令十有八九会跟着出现在青史中,随之名传千古。

    名传千古啊,这可是读书人最高的荣耀,刘守良肯定希望他治下这个“天才”能一路青云直上,高中状元,让他也能沾光,名传千古,所以,他才会这么费劲跟杨聪介绍科举考试的经验。

    甚至,他还在想,这次如果杨聪不中,他就做一套红木家具去送礼,不管怎么样,他也得赖在这惠安县令任上,等着这个“天才”一鸣惊人!    杨聪把报备的事办完,离县试也就剩下二十来天了,他干脆跟严老先生告了个假,躲在自己的院子里,认真“温习”起功课来。

    他的温习方法很简单,那就是逮着《四书五经》一顿翻,翻到那页就随便找句话做题目,然后按八股文的要求一顿写。

    所谓孰能生巧,他是想通过这种方式让自己做八股文的速度再快点,争取达到两个时辰一篇,这样他就有更多的时间来润色,让文章更上一层楼。

    而且,这样也有助于提高效率,要知道乡试和会试可是要做九篇文章,到那时候,做文的速度就显得尤为重要了,可以说,速度越快,优势就越大。

    他是准备闷头练习一段时间,把速度提到极致,再考虑乡试和会试的问题。

    不过,他才闷头做了一天文章,就不得不停一停了,因为他爷爷杨荣回来了。

    他报名参加科举考试的事还没跟他爷爷说呢,这会儿肯定得去知会一声了。

    至于惊喜什么的,他可不敢跟他爷爷玩,老成持重的人一般都喜欢一切尽在掌控,在这种人面前玩惊喜,很有可能会适得其反。

    这天一早,还未到卯时,杨聪便爬起来了。

    这个时代,衙门都是早上卯时点名,然后开始办公,俗称“点卯”。

    他爷爷杨荣也学着衙门的规矩,来了个“点卯”,每天早上卯时,杨家负责各路生意的掌柜便要准时赶到他爷爷杨荣的院子,报个到,汇报一下工作,然后开始干活,要是迟到了,那后果是相当严重的。

    杨聪想给他爷爷一个好印象,所以,他准备今天也去点个卯,顺便跟他爷爷汇报一下考科举的事情。

    这会儿正值初夏,天亮的还是比较早的,这卯时还未至,整个杨府便已沐浴在一片晨曦当中。

    杨聪走在宽阔的甬道上,看着两边密密麻麻的院子,心中仍然免不了有些震惊。

    这杨府还真是大啊,府中的甬道都有三四丈宽,而且四通八达的,长的吓人,他都穿越过来十余天了,还没转遍过整个杨府的甬道呢。

    当然,他穿越过来之后有大半时间都不在府里,就算回来了,也没空到处转,严格说起来,这还是他第一次在杨府中转悠呢。

    他爷爷杨荣的院子在哪儿他还是有印象的,转过几条甬道之后,前面便出现一个朱漆的大门,门口还有两个护院笔直挺立,这便是他爷爷,杨家家主杨荣的院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