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个陪审的官员都傻眼了,那可是内阁首辅,那可是睚眦必报的严嵩,总督大人,你不要这样好不好,我们扛不住啊!
屠大山也傻眼了,这杨聪跟内阁首辅严大人不对付,他当然知道,但是,他却没有想过,这家伙竟然跑这里跟严嵩叫板来了,尼玛,直接说严嵩收受贿赂,这是要撕破脸的节奏啊!
他这会儿才意识到,自己已经卷入朝廷最顶层的争斗了,人家争的可不是东南一偶,而是整个天下,他这个东南地面上的地头蛇充其量也就是一颗棋子而已。
这棋子可当不得,搞不好就会浑身碎骨!
他连忙摇头道:“大人,我可没贿赂严大人,我只是说严大人会主持公道而已。”
杨聪假装好奇道:“你不知道你犯的是什么事吗?纵容和指使倭寇劫掠地方,这是小事吗?无缘无故的,严大人为什么要替你出头?你们之间是不是有什么不可告人的秘密?或者说,这事就是严嵩指使的!”
卧槽,这越说越离谱了。
这事,的确是严嵩指使的,但是,人家严嵩指使的也是原浙直总督赵文华,而不是他应天巡抚屠大山。
这种事,自然是越少人知道越好,严嵩怎么可能直接来指使屠大山呢。
所以,就连屠大山都不知道,这事的幕后主使正是严嵩。
他只知道,这位总督大人的确有跟他的靠山严嵩叫板的实力,而且,双方好像又开始正面交锋了,而他,貌似成了双方交锋的棋子!
他也下过棋,自然知道棋子的命运,应天巡抚,南京兵部侍郎,说起来的确是个不小的官了,在地方上足以呼风唤雨,掌控大局,但是,跟朝廷那些高层比起来,压根就不算什么。
人家要真斗起来,南京六部尚书,甚至京城六部尚书也只是棋子而已,他一个南京六部侍郎,算个屁啊!
赵文华就是个很明显的例子,堂堂浙直总督,整个大明都有数的封疆大吏,在人家跟前,也只是一个棋子而已,到了需要弃车保帅的时候,也唯有选择自行了断,以保家人安全。
他原本以为,这事随着赵文华的死就结束了,毕竟赵文华都死了,浙直总督也换人了,对方已经获胜了。
他原本以为,这杨聪只是想给他来个下马威而已,毕竟新官上任三把火已然是官场惯例,新来的总督大人收拾他一顿也不奇怪。
却不曾想,这局棋还没有结束,而他,不知不觉就陷入了棋局当中。
这个时候,他的命运已经不归自己掌控了,他唯有默默的等待,等待着双方博弈的结果,等待着命运的审判! 南京刑部公堂,审问已然结束,杨聪和几位陪审官员却依旧坐在那里没有离开,因为屠大山的供词还有待几位陪审官员签字确认。
屠大山并没有认罪,这供词几位陪审官员签不签就有很大的区别了。
如果签了,就代表他们是支持杨聪的,那么,他们不但得罪了屠大山,就连内阁首辅严嵩都一起得罪了。
如果不签,就代表他们是支持屠大山的,那么,他们不但得罪了杨聪,连带阳明一脉也一起得罪了。
这事整的,几个陪审官员着实有点里外不是人的感觉。
所以,他们很犹豫。
到底是站杨聪这边还是站屠大山那边呢?
如果从南直隶的形势来看,他们自然要站杨聪这边,因为杨聪这会儿可是浙直总督,得罪了人家,分分钟有可能穿小鞋。
但是,站杨聪这边就代表和屠大山站在对立面了,人家身后可站着内阁首辅严嵩,得罪了人家,同样时刻面临着穿小鞋的危险。
那么,到底站哪一边呢?
众人假假意思将供词传阅了一遍,南京刑部尚书张时彻是毫不犹豫的在供词上签上了自己的大名,其他三个陪审官员却是犹犹豫豫,半晌都不曾提笔。
杨聪倒是不着急,他拿着龙江船厂的账本仔细的翻看着,貌似很感兴趣的样子,也不知是真在看账本呢,还是在等着其他几个陪审官员签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