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想着,只要把河套东南部全部空出来,就有了迂回的空间,到时候,明军就算是冲进了河套,也找不到人,而他却可以率骑兵到处骚扰,断明军的粮道,甚至各个击破。
不得不说,他的策略还是相当不错的,如果明军用常规战术跟他们作战,他还真有可能将明军搞得焦头烂额甚至一败涂地。
只可惜,杨聪压根就没打算用常规战术,甚至,他都没打算在年内发动进攻。
这一下,俺答汗就亏大发了,因为河套东南气候相对西北来说好了可不是一星半点,而且,那里的水草也是最为丰盛的,他这么一撤,等于就把最适宜生存的草原给丢弃了。
他们可是以放牧为主的游牧民族,没了草原,又怎么放牧,放弃手底下最适宜生存的草原,损失之大,可以想象。
他是左等明军等不来,右等明军等不来,等的都快喷血了,明军还是一点动静都没有。
杨聪哪里知道他的想法,甚至,他把所有部落都迁移到河套西北去了杨聪都不知道。
没办法,茫茫草原上,想要派斥候去查探,实在是太难了,因为人家本就居无定所,而且大多数部落还很少跟外人接触,你这贸贸然派斥候去查探,要么找不到人,就算是找到了估计斥候也回不来了。
他倒也不急,因为他准备采用的战术是稳打稳扎,步步为营,先期查探,基本上没什么必要,只要开战的时候能探清楚大军四周的情况,保证能层层推进便成。
于是乎,双方就这样耗上了。
俺答汗是命人拼命打造盔甲,以应对明军的火器,同时来了个坚壁清野,准备利用骑兵的灵活性突袭明军,而杨聪却是默默的修着铁路,认真的操练着手下人马,貌似一点进攻的意思都没有。 大明和鞑靼终有一战,这点,杨聪心里清楚,俺答汗心里同样清楚,双方对耗了半年多之后,明军终于率先发动了。
这天一早,还不到辰时,太原府保德州城西门外,十余万明军将士早早便排出了整齐的阵型,默默的等待着出发那一刻的到来。
此时的明军与以往以大不相同,所有明军将士跟前几乎都有车,不是战车便是炮车,足足一万辆战车和一万辆炮车,整整齐齐的排在那里,场面简直壮观以极。
杨聪站在城门楼上,扫视着下面如同汪洋一般的明军,心中不由自豪无比。
十万大军啊,足足十万大军,大明已经不知道多少年没有组织如此多的边军出征了,这一刻,必将载入史册。
他深深的吸了一口气,平复了一下激动的心情,这才掏出檄文,慷慨激昂的念起来。
檄文的大致意思就是北元鞑靼部入寇大明多年,以致大明边关将士和老百姓皆苦不堪言,这一次,大明誓将其赶出河套,让他们去漠南漠北吃土!
这话听起来貌似有点粗俗,但是却最合边军将士的胃口,是啊,他们都入寇这么多年了,搞得大家都吃足了苦头,这一次,一定要将他们赶到荒凉的塞外,让他们尝尝什么叫苦!
一阵慷慨激昂的演说过后,杨聪毫不犹豫的抬起手来,用力一挥,随即大喝道:“出发。”
紧接着,他便带领一众将领疾步走下城门楼,跨上战马,直奔黄河渡口而去。
想要进攻河套可没那么容易,特别是从相对比较富庶的山西方向出发,路途遥远不说,还得夸过黄河,人员过去都得历经千辛万苦,粮草辎重运送更是难上加难。
当然,就算从相对较近的陕西出发,同样也要面临粮草辎重运送的问题,陕西可没这么多粮草供大军征战。
所以,鞑子占据河套这么多年,大明一直都没有去收复,不是不想,主要是难度太大了。
这一次,杨聪要不是借助铁路之利,也不敢轻易组织十万大军去收复河套。
不过,这会儿想要在黄河上修建大桥还是不大可能的,所以,他还是要面临渡河的问题。
他之所以选择保德州作为大军集结和出发的地点,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