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给那些熬得住刑不怕死的战奴们加了文化课,又提升了些待遇,想着多培养些年,或许能挑出来些有用的。
继续留在他身边的小厮以前的名字叫羊尿,他给改了个名字,叫刑战,用新名字鼓励了番,给他增加了武艺课,作为照顾日常的贴身随从兼贴身护卫。
他留在府上折腾的这两天,门仆的消息不断。
加上汤公他们那十家,一共有二十五位公侯被搜出来,其中被披甲人亲随军搜查到的只有三家,另外的十二家全是被供出来的。汤公供得最多,供出了五位。
亲随军搜出来的三户人家,除了进京逮儿子的贺武侯,另外两家公爷的府上搜出私藏兵甲,确定真有图谋。
那二位是今上嫡出叔叔家的儿子,如果先帝没继位就先走一步的话,皇位就该落到他们家。
不过,世上没有如果。
按照大凤朝的礼法制度,没有继承皇位的皇子,在新皇继位后就自动成了旁枝,称宗室。
大凤朝的宗室没有任何特殊优待,就算是被封王的嫡出皇子,王爵也只有一代,到下一代袭爵时自动降成公爵。王爵降等成公爵,袭爵时不需要交那三千两金子,但到下一代袭公爵时,就需要交了。
不能继承皇位的嫡皇子跟嫡公主是一样的待遇,庶皇子跟庶出公主是一样的待遇。
他们与皇位擦肩而过、今上又是庶子上位,或许存有不甘、有点想法,还在筹备,并没有到有实力实施的阶段,就倒霉地遇到了这一波操作。
这事件跟公侯们为了什么金子、小妾、家庭伦理丑剧擅自留京完全不是一个性质,那些公侯们会被夺爵杀头再附带抄家套餐,但家人仆从们并不会因此获罪。这个真就是人头滚滚,从府邸到封地,全家上下连同仆人战奴全都会被杀头,包括分家出去的兄弟们都跟着一起灭,是夷三族的罪。
不过,这三族不包括皇家,不包括嫁出去的女儿。不包括皇家是因为皇帝不可能把自己和其他儿女也算进去。不包括嫁出去的女儿,则是出嫁从夫,儿女们都从夫姓,跟娘家没关系,因此不受诛连。
京里不太平,裴三郎缩在府上,除了钱庄和作坊,哪都不去。作坊管事们全被他敲打了好几回,镇武侯府从他到下面的奴隶全都安静如鸡。
裴三郎在府上也没闲着,工厂管理商铺买卖上的文化课教育还是要开展的,管事和储干们得定期学习补课。
他上辈子的很多理念在这个动不动就会被抄家灭门的世界是不适用的,人权这种东西,边上去,忠心是首位。想跳槽炒老板鱿鱼,不存在的。想换工作,可以,管事位置可以跳到奴隶职位上。
裴三郎也算是一个大奴隶主,但是,他是半点没享受到奴隶主那种为所欲为的待遇,越在京城待得久,就越觉得小心谨慎的重要。
到四月底的时候,汤公他们二十二位公侯被推到集市砍头处刑。
贺武侯和造反的那两位另案处理。造反的那两位还在审,他们的家人还在从封地被押送来的路上。天子亲随军有没有在他们的封地查出什么,裴三郎也不知道。
贺武侯犯的事不仅是擅自进京,他还有宠妾灭妻、宠庶灭嫡的罪,太礼府已经核实清楚,确有其事,并且嫡妻已经死了。开棺验尸,是中毒死亡,死状凄惨。
贺武侯是家里的嫡次子,家中的爵位已经由兄长继承。他原是没有侯爵和封地的,但他娶了个好妻子,靠着妻子和岳父挣来了爵位,之后又拿妻子的嫁妆和岳父那继承到的财产走关系得到封地。他的岳父膝下只有一女,不要说嫡子,庶子都没有一个,家业都给了女儿女婿,结果落到这般下场。
天子给贺武侯判了一个活剐三百六十刀再处死。
按律子告父杖责二十,世子挨完二十板子后,天子给了他一个官位。
世子不要官,请求改随母姓、将母亲的尸身葬回到外祖父的身边,天子准了。
五月初的时候,贺武侯被行刑。他的兄长派仆人给他一口薄棺葬在了城效荒山,连祖坟都没让他进。他兄长的儿子们正在议亲,有一个连婚期都定了,结的还是一等一的好亲事,被退婚了。女方怕他们家风不正,再出贺武侯这样的人,不敢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