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翰臣?!你们怎么会......”
“将军!!!”此人一上来就给萧岑一个大大的拥抱,并用拳头轻轻垂了下他的左肩。萧岑亦如此“回敬”过去,足见他们虽有品级之分,却兄弟情深。
“此事......唉,说来话长啊。圣人遣人往漠北宣旨,言将军你被困青阳,让弟兄们前往相助。”
“可青阳之危......已经解了啊?更何况,你们来了,漠北谁人把守?”说实在,萧岑见到这些人不仅没觉得“惊喜”,一颗心反而愈发地沉了下去。
因为他完全摸不透京城的“那位”,究竟在做着什么盘算,只是本能地觉得事情不妙。
“将军放心!漠北军还有十来万,防守绰绰有余!况且,此战......也打不了多长时间了!”
第四十四章 不满
“事出反常,必有妖孽。”
楚临秋醒来后,听萧岑提了几句那道圣旨,及从漠北远赴而来的翰臣等人,只说了这么一句话。
他低热未退,人尚有些昏沉,却依然只披了件裘衣就随着萧岑外出召集众将,再行商议破敌之策。
虽然不只圣人心里在打什么主意,但他好歹不远千里,遣人为他们送来了几波援军及大量粮草物资,算得上是天恩浩荡了。
“铭轩,天泽,天宝,物华,融安,坚宁,此六城一经夺回,叛军就再也没有容身之处,我们便可班师回朝。现本官......”
“楚大人,那方尹呢?您不打算先将贼首揪出?就这么任由他逍遥法外?”
“说得正是。大人,末将还有一事未明,希望您能够解惑!”
“何事?”楚临秋苍白的指尖在山河地势图上划出一道线,最终听在这六座城池的中心位置。
“我萧将军如今才是三军统帅,大人您代他发号施令,是否越俎代庖了?”
“宋琰,你坐下!”萧岑这会儿不干了,心说自己多年的心腹怎么也跟魔怔了似的,非但不服管教,还纷纷质疑起他的夫君来。
这并不是个好兆头,毕竟他们同为自己最亲近的人,若不能和气共处,那日后的路,可不好走。
“请大人为末将解惑!”宋琰不依不饶,甚至只看了自己顶头上司一眼,便接着重复说了第三遍,大有步步紧逼的架势。
楚临秋自年幼起,这种情景就见得多了,因此尚且能端坐于虎皮椅上不动如山,只与萧岑交换了个心照不宣的眼神。
“宋将军是不是忘了枢院何种职能?虽说本官只是个同知,却也有调配天下兵马之权。”
“但这是军中,不是京城......军中只认元帅及虎符!”宋琰到底是粗人,他憋红了脸,最终只喊出这么一句话。
“只认元帅......”萧岑气急,突然起身朝他的后脑勺狠狠地刮了一下,“那你听不听本帅的话?!”
“......听!”
“那本帅命你坐回去。”
“......”
“坐回去!”
“将军!”那宋琰面露不忿,似还有话说,但到底迫于萧岑“淫/威”,还是不情不愿地退了回去。
厅上之纷争虽说及时解决,但到底是在彼此心中埋下了一根大刺。
自漠北来的将领们,似乎都对楚临秋有所不满,时常不是阴阳怪气就是沉默以对,独一个翰臣稍好些,但想来也是看在萧岑的面上罢了。
如此明显的针对,自然逃不过萧岑的眼睛,但他并未声张,而是趁着楚临秋歇息的时候,把人汇聚到一处,直截了当地说,“本帅不管你们对楚大人有何怨言或偏见,都给我憋回去!两军对阵最忌人心不齐。尔等都是漠北军的老人了,本帅真真想不到还会犯下此等大错!”
“将......元帅!”当先开口的还是那个宋琰,“您千万不要被那姓楚的给蒙蔽了!当年老将军的死,他绝对参与其中,不仅如此,就连......”
“得了,无需多言!当年的事,本帅要比你们清楚得多。”萧岑压根就不将这些话放在心上,他把披风一甩,随即大刀金马地坐在椅子上,右手还握着腰间佩刀,“早在我二人成亲一段时日后,他就对本帅悉数坦白,言的确插手过,然祖父之死,却是与他无关。况且,本帅过后命人彻查过此事,也找不出任何问题。”
“我的元帅啊!玄武卫号称天子耳目,掌管天下错综复杂之脉络,您觉得......他姓楚的不想让您知道的东西,能轻易让您查出来吗?”
“尔等究竟是何意?翰臣!”萧岑一张脸完全拉下来了,“你说!”
“元帅,这......”翰臣显得有些为难,并不敢像旁人那样轻言楚临秋的不是,因为他发觉,时隔数月不见,曾经与他们亲密无间,恍如兄弟的主将,如今显然已有了一道鸿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