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话说一朝天子一朝臣,确实如此。像他们官家这样好脾气的天子,手下的臣子也都各个跟修了禅似的,君臣气氛融洽又和气。
这难得听见官家这样爽朗的笑声,实在稀奇啊!
吴炳胜心里不屑,所以说啊,这就算当下人,那也要用脑子。虽然说这些人都是皇爷登基以后慢慢才上来的,不知道鹰羽卫的来由,但只看这几年,秦凤池来勤政殿多少回了?哪次皇爷见了他不高兴?
他直视前方,淡淡道:“你们以后啊记着,见到秦大人,那是多客气、多殷勤都不为过。”
少监们面面相觑,突然都领悟了些什么。
吴炳胜可懒得管这帮子人怎么想的,他看看远处重檐碧瓦,还有更远处的大宝顶寺,思绪便不由自主地被扯回那一年。
宝顶寺身为皇家寺庙,香火鼎盛,里面的和尚日子十分好过。主持为了感谢先皇,特地提出要在寺院旁边修建济民所,以寺庙收入供养济民所的老幼病残,为先皇祈福。
先皇欣然答应。
当时,他家皇爷还只是先皇诸多儿子中极不起眼的一个,虽然占长,但生母卑微,并不受宠爱。最受宠的是二皇子,正宫所出,和他家皇爷岁数也相近,偏偏迟了一步出生。故而皇爷从小就处境尴尬,衣食住行虽然也富贵,但行止无不小心翼翼,步步留神。
好在皇后是个性子宽和方正的人,不但没有为难他家皇爷,反而留心照顾。如此他家皇爷也磕磕绊绊地长成了。
他记得很清楚,皇爷原先并无争位的念头,毕竟缺了出身,名不正而言不顺。仿佛是从裕泰三十几年开始,皇爷的性子才慢慢有了变化。
约莫是三十六年的春天,皇爷刚大婚开府,娶的是皇后的亲侄女。他当时私底下高兴地哭过一场,总觉得自家主人这是熬出了头,若不是想为儿子培养帮手,看重皇爷,皇后哪儿舍得把唯一的亲侄女嫁给皇爷?
但是皇爷一开府,新婚第二日,就吩咐他,自己放了些孩子在济民所养着,要他每月固定时日送去粮米,等几年就带这些孩子回府。
吴炳胜记得,自己第一个接回来的,就是秦凤池。如今威风赫赫的秦都指挥使,当年才不过五岁大,被济民所的妇人养得极好,长得玉雪可爱,性子也不怕生。
一开始吴炳胜是有些怀疑的,但后续府里养了好些孩子,也没见皇爷对秦凤池另眼相看,就没再多想。
事实证明,他这是想少了啊。
新泰帝今日兴致极高,笑半天,指了指秦凤池:“你这小子,还不说实话,当我看不出来吗?”
秦凤池目光平视新泰帝,坦然道:“臣岂敢欺骗皇爷?说的尽是实话。”
“哦?是这样吗?”新泰帝似笑非笑道:“你这嘴硬的毛病,看来也还是和小时候一个样儿。”
秦松吃惊地来回看着他俩,心道,皇爷好似真得很看重师父啊,念他就跟念叨自家晚辈一样。师父莫非是宫里头长大的吗?
新泰帝察觉这小徒弟的视线,对他笑道:“你怕不知道,你这个师父,说话不尽不实。他啊,自小有个习惯,要是喜欢一件物事,那必然要藏得严严实实,一下也不给别人瞧,宁愿自己不玩也不看。”
他叹道:“大皇子小时候但凡得了新玩具,都要和周围人炫耀一圈才罢休,我那时还奇怪他怎么和你表现不一样……”
秦松听得十分震惊。他自然不敢擅自和官家搭话,只是暗地为官家语气里的亲昵感到心惊肉跳。
皇爷竟然把师父和大皇子殿下相提并论?
他偷偷去看自己师父,但可惜的是,他没能从师父那张脸上看到一丝情绪。
秦凤池说不上有什么感触,非要说,可能心底有一点惊慌吧。
皇爷就是这样的人,看出来就算了,还非得让人自己主动承认。可事关褚楼,他要承认什么?褚楼是一个人,又不是他以前偷偷藏起来的物件,有什么喜欢不喜欢的,可说不可说的?
他感到有些无奈,又不太愿意低头,就干脆转移话题道:“皇爷,您要是对那褚云开感兴趣,直接招他进宫便是,何必拿臣取笑?臣修整两日还要南下替您办事,您就绕过臣罢。”
一提南下,新泰帝兴致果然就淡了下来。
“是要抓紧时间,”他看向书案一侧高摞的明黄奏章,喃喃道,“没几日了就要下月了吧?”
秦凤池点头:“马车队估摸着已经到了,臣路上赶赶,不会耽搁大日子。”
新泰帝笑了笑:“朕知道你心中有数,不过两三日修整还是要的。你们两人这眼皮子都乌青了,要让老娘娘见了,得吓一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