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太难了!
回屋后,楚辞躺在床榻上辗转反侧,想了大半夜也没想起来。
“明日再想好了,我一定会想起来的!”
被子一拉,楚辞闭眼睡觉,没多久就沉沉睡了过去。
第二日醒来,舒服地伸了个懒腰,说好的,今天一定要想起来,又忘记了。
不过,却想起另一件事情。
她跟宋孟都太忙了,作坊的事情根本顾不过来,当初跟宋廉说好的,请他当大管事,村民已经去作坊上工了,她得去一趟宋廉家。
自从楚辞招工后,张氏就心急如焚。
前些日子,张氏打作坊的主意,惹恼了宋廉,放了狠话,说绝不会去作坊当管事。
村民一个月的工钱都有五百文,那大管事怎么说也得一两银子。
虽然,张氏不敢再提掺一股的事情,可这大管事,她不想放弃。
然而,宋廉向来说一不二,他决定的事情,很难再有回转的余地
这几日,张氏急得嘴上都快起泡了。
农忙时节,楚辞担心宋廉不在家,特意踩着饭点上门。
张氏看见她,眼底猛地放光,高兴得不要不要的:“阿楚来了,快进来,吃饭了没?”
张氏向来不待见她,还从来没有这么热情过,楚辞差点以为她中邪了。
“已经吃过了。”
“那喝碗糖水。”
张氏忙去厨房端了一碗糖水过来,楚辞受宠若惊:“谢谢三婶。”
“你难得来一趟,谢啥。”
张氏脸上简直要笑出一朵花来,这谄媚的模样,宋廉和宋凌简直没眼看。
宋廉放下手中的碗筷,问道:“你咋过来了?”
楚辞微笑:“作坊已经开工了,就缺三叔这个大管事,三叔啥时候能过去。”
宋廉也猜到楚辞是为这件事情而来,便道:“地里的活,你三婶一个人也忙不过来了,我想了想,就不去了。”
虽然,张氏尖酸刻薄爱钻营,干活却是一把好手,家里那几亩地,她一个人也确实忙得过来。
要是农忙,作坊也会适当地给村民放假,毕竟民以食为天,工钱再高,也没有粮食重要。
所以,宋廉这话是推脱之词,楚辞一下子就听了出来。好不容易把人盼来了,宋廉这榆木疙瘩,居然给拒绝了。
张氏又气又急,瞪着眼道:“也就几亩地,我咋忙不过来了?”
随即又对楚辞说道:“阿楚,你别听你三叔瞎说,他明日就去上工。”
宋廉恼怒地瞪着张氏:“我才是当家人,家里的事情几时轮到你一个妇人多嘴。”
张氏气得肋下生疼:“我也是为了这个家好。”
“你给我闭嘴!”宋廉动怒了。
说好的事情,宋廉突然推辞,楚辞不用想也猜到,宋廉一定是担心张氏会做幺蛾子。
宋廉这是不想给她惹麻烦。
她道:“我和大哥都太忙,作坊的事情,真的顾不过来,三叔就当是帮帮我。”
张氏附和道:“你不是最疼阿楚吗?那么大的作坊交给别人打理,你放心吗?”
宋廉沉着脸道:“我相信阿楚的眼光,她选中的人,必然有过人之处。”
张氏被他气得一佛出世二佛升天。
好想打死他,怎么办?
楚辞目光柔和地看向宋凌,继续劝着宋廉:“听阿娘说,阿凌明年定能考进清河书院,他以后要走仕途,读书科考最费银子,三叔也该为阿凌想想。”
宋廉闻言,神色有所松动。
“凡是在作坊做工,都要签一份合约,虽说我们是一家人,可作坊那么多人,我也不能为一人破例,不然,这规矩就形同虚设了。”
说完,楚辞别有深意地看了一眼张氏。
宋廉立即会意。
要是张氏搞幺蛾子,宋廉违反了条约,楚辞也不会讲情面的,到时候该怎么办就怎么办。
果然,一听要签合约,张氏问道:“合约上都说了啥?”
楚辞从袖笼中拿出准备好的合约,一一给张氏讲解:“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即便三叔是大管事,也不能随意安排人进作坊做工,要是触犯了作坊的利益,或者是监守自盗,即便是一家人,也要对簿公堂,当然,要是泄露方子,出卖作坊,就得断手断脚。”
那真真是把张氏所有的小心思,都给掐断了。
她被条约里的内容给震慑住了,连忙道:“你知道的,你三叔最是疼你,断断不会做出不利你的事情来,再说了,咱们是一家人,哪有胳膊肘往外拐的道理,要是有人出卖作坊,你三叔第一个不答应。”
楚辞笑了起来,看向宋廉:“三叔的意思是?”
有了这份合约,宋廉也没什么好顾虑的,当即就答应:“那我明日过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