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辞笑道:“辛辛苦苦了大半年,就当是奖励大伙儿的,让他们高高兴兴过个好年,明年上工的时候,才会更尽心。”
生意越做越大,这丫头出手也越来越大方,宋廉道:“那就听你的,让大伙儿高兴高兴。”
聊完正事,厨房那边也做好了一大桌子的菜。
楚辞回来,阮氏心里很是高兴,让宋小弟去把宋凌和张氏也一起叫过来。宋小弟“哒哒哒”地跑去云家,叫了云烬和云澈后,又“哒哒哒”去了三叔家,跑得红光满面。
宋琬死后,张氏变了很多,家里的日子又好过了,虽然偶尔还会说几句酸话,但性子是改了不少。
宋凌眼尖,一进门就瞧见楚辞,到底是年长一些,没有像宋小弟那样扑过来。
宋凌三两步飞奔到楚辞面前,眼底的喜色笑意都快溢了出来:“三姐,你回来啦。”
“嗯,回来了,阿凌也长高了不少。”楚辞说着,跟张氏打了声招呼,“三婶,”
张氏脸上也带着笑:“大伙儿都盼着你回来,些许日子不见,阿楚是越长越标致了,真好看。”
这话,阮氏爱听,难得地给了她一个好脸色:“天太冷,饭菜凉得快,都别站着了,快坐吧。”
一大桌子菜都是楚辞爱吃的,有腐乳鸡、豆腐炖鱼汤、香酥鸭、冬笋烧排骨、麻辣豆干、清蒸鲈鱼,还有几样清炒的小菜。
香酥鸭蒸得熟烂,鸭肉十分地酥脆软嫩,却又酥而不油,一口咬下去格外的香辣鲜美。
冬笋脆嫩,跟排骨用小火一起焖了差不多小半个时辰后,十分地入味,再加几个干辣椒,辣中带了一点咸鲜,又丝毫不会掩盖笋的清香。
饺子包的多,阮氏还煎了一大锅,煎得酥黄香脆,每一口都是家的味道,楚辞大快朵颐。
阮氏和蔼地看着她,笑眯眯地又夹了一块排骨:“瞧你瘦的,多吃点。”
楚辞觉得一张嘴都吃不过来,但还是忍不住夸道:“阿奶的厨艺还是这么地好,好吃,我在明州城的时候,特别想念阿奶做的饭菜。”
阮氏被哄得笑不拢嘴,一个劲儿地往她碗里夹菜。
虽然,阮氏最疼楚辞,却也没忘了宋小弟和宋凌,还有云小公子。
宋小弟从碗里抬起头来,看着阮氏和苏氏,道:“等过了年,阿姐要带我们去府城玩,阿奶和阿娘要不要一起去?”
阮氏夹了一片冬笋放进他碗里,道:“你阿姐刚回来,都还没歇口气,过几天又要赶路,得多累啊。”
楚辞笑了笑:“坐马车,也不累的。”
宋小弟连连点头,又道:“阿姐说,元宵节的时候可热闹了,有花灯,还有舞龙呢。”
“这些,咱们清河镇也有,”阮氏还是不同意,“你阿姐还要忙着筹备医馆的事情,忙着呢,别给她添乱了。”
苏氏也不想他把心玩散了,道:“二月初,你不是还要和阿凌一起去清河书院考试?好好温习功课。”
宋小弟眼底的光霎时就暗了下来,“哦”了一声后,低头扒饭。
楚辞笑了笑,道:“等六月书院放大假的时候,阿姐再带你和阿凌去明州城玩,还可以去游湖。”
宋小弟瞬间又高兴起来:“阿姐放心,我一定会考上清河书院的。”
他可是宋.状元.奚,桃花村的学霸,半点都不带怕的!
对于六月能去明州城玩,宋凌也很高兴,跟宋小弟一样,又多吃了一碗饭。楚辞给大伙儿都买了礼物,吃完饭,叫上宋小弟和云澈,一起去屋里把东西搬出来。
阮氏看着堆了大半个屋子的东西,道:“你这都买了啥?咋这么多?家里又不缺这些东西,干嘛花这个钱?”
“也没花多少,就是觉得好看。”楚辞笑着说道,打开一个锦盒,拿出里面的玉镯戴在阮氏手腕上,瞧了又瞧,“果然好看。”
阮氏稀罕地摸了摸,心中十分欢喜。
玉镯触手生温,一看就价值不菲,顿时又心疼银子了:“我一个乡下老太太,常年下地干活,哪有时间戴这个,你赚点银子也不容易,要是磕了碰了,碎的可就是银子。”
“碎了,再买就是,咱们家也不缺这点银子。”
这财大气粗的口气,听得阮氏很是窝心。
家里那么多下人,要不是怕阮氏闲出病来,楚辞都不想她再下地干活。
和阮氏一样,楚辞也给赵氏买了个玉镯。
张氏爱显摆,楚辞买了对金簪。
宋染的则是一套头面,小悦儿的是一个平安扣。
每一样都十分的精致贵重。
张氏没想到她也有,一时很是惊喜,那对簪子金闪闪的,闪得她的眼睛都快睁不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