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平王府都是平王和二夫人说了算。我在平王府其实也说不上什么影响力。”
“那你的学生,李虞郡主,对儒家的态度如何?她是否支持儒家?”
董贤良问道。
要是李虞郡主支持儒家,说不定能让小昏侯也支持儒家。
这样,他也能少付出一些代价。
之前被逼签下的两份协议,让他很肉痛了。
他是断然不敢再去和小昏侯谈什么其它的同盟协议。
“李虞郡主才思敏捷,经书无一不通,更继承了李氏族学。
她非男儿,否则定然是当世之俊杰,文武双全的将帅。
可惜,皇上令小昏侯当了上门赘婿,龟玉毁于椟啊!”
贾生摇头。
“唉,小昏侯,这是何德何能居然能入赘平王府!”
“平王府家风一向朴实而节俭,自从小昏侯进了平王府。平王就已经被他弄的乌烟瘴气,少年都在读《石头记》,哪有什么心思在儒学上。”
众儒生都是颇为义愤。
金陵儒生们都习惯以抨击时弊,上敢骂昏君,下敢骂昏臣。
看不过眼的都敢骂。
昏侯一门昏聩和奢靡,名声极为恶劣,自然是儒生们痛骂的对象。日常一骂,不骂浑身都是不痛快。
“嗯!诸位仁兄放心!”
贾生正色道:“守护好平王府的风气,自然是贾某义不容辞的责任!贾某只要在平王府私塾待一日,就会管束王府子弟,不得沾染奢靡之风气!”
金陵城的众儒生们,纷纷叫好。
众儒生们畅谈一番,又开始喝起酒来。
贾生明里暗里,都在竭力的奉承董贤良,希望以后有机会能够举荐他出仕。
担任王府私塾的先生,终究非他毕生所愿。
举荐出仕,才是大道。
董贤良微微点头。
机会当然有,但是这要拿下“中正制”才行,才有机会举荐更多的儒生进入朝廷。
只是,他很头疼。
就算中正制成功了,首任考官还要让小昏侯来当。
这让他,让孔寒友,都有一种想要吐血的感觉。
算了!
不想这么多了,今夜不醉不归。
恩师晋升主相,董贤良终于见到了一片曙光,他有机会推动自己“独尊儒术”的伟业了!楚天秀低调的在虞园待了数日。
闲着没事,便看李虞和狄儿、祖儿三女在庭院之中练剑。三女在庭院假山池塘畔追逐,剑光飞舞,飘飘欲仙,美艳不可方物。
还有,就是写一写《石头记》。
可是在虞园待久了,终究会闷的慌。
况且,惊蛰之后,江南一带经常是春雨绵绵不绝,憋在虞园多日难免郁闷。
“祖儿,走,姑爷带你去外面透透气!”
楚天秀带着祖儿,撑着伞,出了平王府,大摇大摆来到长乐街,准备去鸿门客栈找沈万宝这些纨绔狐朋狗友玩耍,商量怎么捞银子。
鸿门客栈这个地方很特殊,一楼大厅是儒生们的聚集之地,二三楼的雅座,却是士子们、纨绔们的汇聚地。
因为这里人员聚集,消息灵通,金陵的读书人闲着没事都喜欢往鸿门客栈凑热闹。
“各家邸报,最新的各家邸报啦~!”
却见到长乐街的街头,鸿门客栈门外,有小贩在贩卖各家邸报。
最近金陵城,邸报雨后春笋一样冒了出来,打着广开言路的旗号,争奇斗艳。
虽然活字印刷术是《大楚邸报》的独门绝活,每日都能出一份邸报,销量火爆,每日高达一二万份。
但是,别家也花费巨大的人力和财力、时间,使用木板雕刻印刷,每三到五天出一份邸报,也还是可以把邸报大量印刷出来的。
哪怕卖的少一点,只卖几百份、上千份,那也比没有好——邸报就是大喇叭,就是影响力。
这倒是让楚天秀很方便的便看到各方势力的消息和情报。
这些金陵邸报,大多都在为儒派和门阀勋贵,摇旗呐喊。掺杂着大量真真假假的消息,随便看看就好。
“《丞相府邸报》,秣陵县令董贤良发表最新学说《阴阳灾异说》,轰动金陵城!快来看啊!只剩下十多份了,卖完即止!”
一名小贩大声叫买。
街头,有不少的儒生们筹钱买了《丞相府邸报》,在三五成群的议论纷纷,满脸兴奋之色,难以言表。
“董大人太厉害了,居然能写出如此玄奥的学说。这是把我们儒家学说,和道家学说,一力贯通。他这是证道,证得了我儒家先贤的大道!”
“不愧是孔大人的得意高徒啊!”
“老夫这前半生过的懵懵懂懂,今日一看董大人的《阴阳灾异学说》,对世间一切疑惑,终于恍然大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