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昏侯辩解称,这大约就叫太监吧...就是下面没有了的意思!
但是,小昏侯又称,太监和烂尾是长篇巨著小说的惯例...请大家保持情绪冷静,别丢砖板、砸臭鸡蛋,习惯就好。
谢灵云闻言落泪,跪求,把下面长出来。
小昏侯却称,太监了,就绝无可能再长出来。
虽然《石头记》太监了,但是往好处想,这何处不是一种‘开放式’写作?——留下充裕的空间,让大家尽情的发挥想象力。
往好里说,‘开放式’写作是未来长篇小说的一种趋势。”
“难以置信!有小道消息,小昏侯发觉自己江郎才尽,已经私下重金求子...不,求代笔,为其续写《石头记》!开价高达五十两黄金,欲者从速!”
“金陵名儒贾生自告奋勇,准备续写《石头记》,为大家圆梦。伍思显表示,他也正有此意。”
小贩们兴奋的挥舞着《大楚邸报》,叫嚷着,唯恐天下不乱。
小昏侯不仅仅书卖得火,连《大楚邸报》也销量节节暴增。很多从来不看邸报的千金小姐、贵族少妇们,都买来《大楚邸报》,亲眼看上面的消息。
亲眼证实了消息,她们不由伤心泪泣,愤然碎语。
多少个日日夜夜,她们伴随着《石头记》入眠,在充满梦幻和凄美的荣国府里游荡。
“小昏侯这是什么意思,挥刀自宫么?”
“我们金陵千金小姐、少妇们,一致强烈要求,让它长出来!”
别被她们抓住机会,把小昏侯给逮住,否则她们一定要向小昏侯讨一个说法。
...
金陵皇宫。
蔡和大太监正在侍奉皇帝,皇帝正忙。
他便趁着闲暇,手捧着《石头记》读了起来,读到伤心处,不由两眼眶泛红,黯然落泪。
皇帝项燕然在批阅奏章,看到一向稳重的蔡和这副摸样,不由奇怪,“蔡和,何事伤悲?”
“皇上,小昏侯把《石头记》了结了。他说自己太监了?”
蔡和语气带着哭腔道。
“他太监了,这什么意思?小昏侯挥刀自宫,想进宫当太监?...宫里不缺太监啊!”
皇帝项燕然不由吃惊。
小昏侯怎么这么想不开,不就是当了个上门赘婿么。有什么委屈,把自己一刀割了。
那平王府丹阳郡主怎么办?
最重要的是,他不想看到小昏侯成为太监之后,整日的站在自己身边...小昏侯还不把皇宫给折腾的鸡飞狗跳?!
“小昏侯不是自己太监,是把《石头记》太监了...就是下面没了,可不就是太监了么!
小昏侯这是欺人太甚,明明是他自己撂担子不写了,居然还拿我们太监来打比方,羞辱我们太监!”
蔡和神情悲伤,“皇上,这几日,宫里的太监们都强烈抗议这种说法...咱们太监,也没得罪他小昏侯啊!”
皇帝项燕然沉默,道:“宣朕旨意,下一道旨去平王府申斥小昏侯...太监比他靠谱多了,不得再出言羞辱太监!”皇帝项燕然派了一名太监,将一道申斥圣旨,连夜送到了平王府。
对别的朝臣来说,被皇帝下诏申斥痛骂了一番,恐怕直接吓尿了。怕是要连夜跑去皇宫外跪到天亮,恳求皇帝恕罪。
然而,楚天秀这个小昏侯来说,当然不当这申斥圣旨一回事。
他撒一泡尿,便把这事情给抛诸脑后了。
随口骂了太监而已,这又不是什么大事。
本小侯爷连丞相大人都骂的,随口嘲讽了一句太监就不行么?
以他对皇帝的了解,皇帝老儿的城府深阴晴不定,但还不至于为了这点无关痛痒的小事而动怒。
多半是太监们看到了《大楚邸报》上的一些传言,有些怨气,在皇帝面前告了一状,找他一点小麻烦而已。
楚天秀撇了撇嘴,把太监打发回去了。
本小侯爷忙着县试呢,没工夫搭理这些。
...
科举考试的整套制度,和县考的试卷,楚天秀已经写出来了。
因为要赶时间,先最短时间内,最好是一个月之内,把县试考卷发下去,在整个大楚皇朝完成县试的考核。
然后,他在这一个月,有充裕的时间,来设计郡试、国试的考题。
楚天秀带着一份《科举制章程》和一份县试考卷,去了一趟丞相府和御史台。
找到主相孔寒友,和御史大夫王肃两位大人,让他们两位参详一下。
他是主考官,皇帝让两位大人协助,当然征求一下两位大人的意见。
王肃大人接过材料看了,微微点头,并无不满。
孔寒友大人却是皱眉,额头青筋都在跳。
这份县试考卷,足足有五十道题目。设计的还算容易,就是考记忆...换句话说,其实考学生看过多少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