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氏赘婿_作者:百里玺(277)

2020-10-15 百里玺

门阀士子们倒也不介意科举是否只考儒家,其它学派的书,他们也会看看。

只是这个看书的范围太广了,他们头疼啊!

“第一轮县试在即,首场科考是春闱,估计也就在一月之内了。诸位抓紧回去多读书吧!”

楚天秀一笑,由朝金陵府尹王栩道,“对了,王大人。金陵城的科考场地命名为‘金陵贡院’吧,要抓紧动工兴建。不仅仅县试、郡试和国试都要用。”

“这个自然。”

王栩点头。

楚天秀也不再多说什么,和李虞等人,驾车便返回金陵城。

“县试这么快?”

众士子们大吃一惊。

原以为还有一年半载,他们还有时间来苦读书,没想到一个月就要县试。

这一个月,也看不了多少本书啊!

但凡想步入仕途的,全都要参加这场县试,先拿到童生资格。才有下一步考秀才、举人、进士的资格。

童生资格都拿不到,后面也没戏了。

众门阀勋贵士子们,此刻也没心思春游了,赶紧回金陵城,闭门苦读书去。

能多看几本,总归是好事。

那些官宦千金小姐们也匆匆回金陵城,把消息带给各家府邸的学子,让他们早做准备。

她们未来的夫婿,还要从这些举子们中间去挑呢,当然也关切这场科举大考。

...

第一轮县试“考全科”的消息,在金陵城迅速的传开了。

丞相孔寒友、御史大夫王肃都亲眼看过小昏侯的这份县试考卷,虽然不至于泄露考题,但多少也向外透露了一些关于第一轮县试的情报。

金陵数千计的儒生们都很是震惊,甚至恐慌。

不单考儒科!

考全科?

这...这不是要他们命吗?

儒生大多都是专读几十本儒学,其它流派杂书也看一看,但是真不多。

毕竟在今年之前,书籍都是竹简,并非大为流行的纸书...想要博览群书,都要去门阀大户人家借书看,对于平民儒生来说是非常困难的事情。

他们原以为,科举自荐,对天下儒生出仕大为有利。

可是万没想到,小昏侯居然要靠全科。

众多儒生们聚集在鸿门客栈,急急忙忙商议对策。

“我们向朝廷,强烈抗议!”

“对,写文章发表到《大楚邸报》上去,这不公平!我们看的书,不如门阀士子们多,这怎么考的赢?!”

“这对金陵门阀士子太有利了!”

一时间,金陵城内读书人都是人心动荡,纷纷在邸报上强烈抗议,各种闹哄哄的闹剧。

可是,抗议了足足一个月,小昏侯依然毫无所动。

皇宫内也保持着沉默。

这一切终究抵挡不住小昏侯的独断专行。

连丞相孔寒友都没有办法,令小昏侯改变主意。

转眼,便是近一个月过去,大楚全国第一轮县试即将开考。这些天,楚天秀为了科举考试,忙得昏天黑地。

科举考试之所以行得通,不仅仅需要这个主意,还需要“硬件”。

这个硬件,就是昏侯纸,以及活字印刷术。

为了给庞大的考生们供应足够的考卷,就需要大量的纸张,以及印刷出考题。

否则,没戏。

总不能让人用手来抄考题吧?

换成大楚的其他人,就算脑子里想到了这个主意,缺少这两件东西,也一样没用。

小昏侯造纸作坊和沈府造纸坊,完全垄断了大楚的造纸业,为了供应大楚皇朝庞大的纸张需求,都在迅速扩张作坊规模。

朝廷“以纸代简”令发布之后,天下百郡千县,各个衙门开始全面使用纸张,处理地方政务。

这让纸张的需求,直线暴涨。

两家造纸作坊疯狂扩张产能,仅仅一个月下来,便几乎扩张了几十倍以上,每日上百万张以上的昏侯纸被造出来,制成书籍,销往大楚各地郡县。

当然,纸张的价钱也大降了不少,降低到了二文铜钱一张,让衙门买得起纸张。

尽管如此,每家造纸作坊都能轻松月入三万两银子。

这简直就是聚宝盆,一年轻松三四十万两银子。正正当当的生意,能挣这么多银子,这是极为难得的。

这让沈大富喜不自禁,以前小昏侯欠了沈家一大笔银子的事情,自然不再提了。

而小昏侯印刷厂同样急剧扩张,雇佣了上千名印刷匠人日夜不停,赶印考卷,还有各式书籍。

除了《石头记》和县试考卷之外。

其它一些先秦古籍,也都用活字印刷术印制出来,开始大量排版印刷,卖给金陵书坊和各地的书商,销往整个大楚皇朝。

一本纸书的价钱也不算贵,也就一两银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