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此刻却是急的挠头....他发现自己,居然上不了战斗擂台。造不出纸来,他还跟小昏侯斗个屁啊。
最后没辙!
总不能让沈氏作坊,就这样一直闲着不开工吧。
沈万宝想到了一个歪招。
既然麻纸匠人们造不出昏侯纸来。
那就是对现有的麻纸进行改良,把麻纸的品质提升的更出色,并且大幅压缩麻纸的各种成本。
这些麻纸匠人各有所长,手里都有一两门独有的绝活,把各种法子凑起来,对麻纸工艺进行改造。
竭尽全力提升麻纸的品质。
只是,不管怎么改进,新麻纸终究还是麻纸。
色泽偏黄。
质地依然有些粗糙。
辛辛苦苦改进了不少的工艺,品质提升了一倍。但一眼看上去,依然比漂亮的昏侯纸差了一个大档次。
“完了...咱们的沈氏纸,成本高,质又低,肯定拼不过昏侯纸!下次遇见小昏侯,定然遭他奚落。”
沈万宝心哀。
“万两银子都已经花出去了,总要回本吧。罢了,昏侯纸卖十文的话,咱们就卖个五文。
我们沈氏纸,底价卖。很多穷书生,出不起高价买昏侯纸,便会来买我们的低价沈氏纸...总能挣一笔钱!”
沈大富痛惜的咬牙道。
麻纸的成本尽量压缩,节省工人费,在自家的店铺卖纸,省掉竹简店铺的中间商差价。
他五枚铜钱的价格卖纸,还是能赚个一两文钱。
原本指望着,沈氏纸和昏侯纸品质一样,他跟小昏侯打价格战,凭借雄厚财力击败小昏侯的作坊,独吞大楚造纸业。
到时候他再去请沈太后,给皇帝出主意,“令天下以纸代竹简”。大楚上百郡国的书生们狂求纸,沈府一夜赚个大爆啊!
可惜无奈,沈氏纸的品质不行。
现在也只能和小昏侯平分造纸业,让小昏侯去占高档纸,他靠低廉的价钱去占领中、低档。
两家平分秋色,各吃一口肥肉。金陵城四大纨绔之首小昏侯楚天秀,再一次成为金陵城儒生士子,百姓们茶余饭后,津津乐道的话题。
原本世人都以为,小昏侯被皇帝贬入赘,遭到这番史无前例的惨痛打击,终于要消停了一会儿了。
可是没想到,才刚上门入赘没多久,他便又干出了一件轰动性的大事。
小昏侯拿了李虞郡主的五千两银子,去改造麻纸工艺,造出了新一代的“昏侯纸”。
你造纸就造纸吧,低调一点,大家也不说你。
可是,小昏侯偏偏拿纸去填茅房。
招惹的全金陵城的儒生们,无不对小昏侯这等纨绔行径,恨其不争,高声痛骂。
但这不是重点。
市井坊间,最好奇的,无疑是那神秘的“昏侯纸”本身,而这昏侯纸目前只有小竹林才有。
随后的数日。
“学生欣闻李敢年兄才学极佳,特来拜访讨教!”
“在下听说平王府李治陇兄诗赋惊绝,羡慕不已,特来请求指点。”
金陵城的儒生、士子们,便纷纷打着各种幌子,开始成群结队浩浩荡荡而来,拜访平王府的某位李氏子弟。
他们谦虚的称,要跟平王府的李氏各位子弟们讨教经书、诗赋。
李氏子弟哪里想到,居然有这么多金陵城著名的儒生士子来拜访自己,探讨学问,不由诚惶诚恐,探讨起来。
忽然,他们面色一变。
“哎呀,肚子痛!”
“且容小弟,去上一趟小竹林。”
待这些儒生、士子们从小竹林茅房回来,一个个面色红润,仿佛得胜一般得意洋洋。
也懒得讨教了,很快便告辞,“此番与兄商谈,受益良多,来日再与兄讨教经书文学!”
“不敢不敢,欢迎再来!”
平王府的李氏子弟们一个个面带惭愧,更加谦逊。
李氏门阀虽是金陵十大门阀之首,但乃是尚武之族,哪里有多少文学底子可以切磋讨教。
他们有自知之明,知道自己不过是金陵城的这些儒生、士子们,名正言顺拜访王府的一个借口。
这些全冲着小竹林的昏侯纸来的。
君不见,小竹林外面,还排着一条长长的儒生队伍,一个个翘首以盼,激动的像是去朝见圣贤一样。
金陵城市井坊间都有了传言,手里没有一张昏侯纸,都没脸去跟同道儒生打招呼了。
这是炫耀的资本啊!
...
这日,平王李荣正在府中歇假,见一群群的年青儒生、士子们,在李氏子弟的陪同下,在王府里进进出出,竟有络绎不绝之势。
他惊诧之余,不由大慰。
“本王在平王府建私塾,供我金陵李氏众子弟读书,请贾老先生在私塾苦心教授长达二十年之久。